近年來,清水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14536”工作總要求,充分統籌資源,提前謀篇布局,結合自身實際,打造特色亮點,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全縣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350個,打造“理論政策宣講、家風家訓家教、愛國主義教育、歷史文化傳承、扶殘助殘”等主題特色實踐基地68個。志愿服務隊以群眾需求為重點,以“講、評、幫、創、倡、樂、慶、揚”為主要活動形式,融合線上線下平臺,持續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所、站、基地建設全面升級,確保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和運行全覆蓋,活動開展常態化。
“我們結合年初制定的工作要點和活動計劃,不斷強化部門抓點、報告反饋、跟蹤問效、年度述職、‘五單’對接、線上線下聯動‘六項’制度,構建起了上下貫通、左右協調、執行有力的文明實踐工作閉合鏈。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實現向常態化、長效化、品牌化的深度推進。”清水縣文明實踐辦副主任畢志杰說。
在賈川鄉梅江村、金集鎮城科村,“大槐樹講堂”“傳承優良家風 踐行文明實踐新風”、移風易俗“白六條,紅六條”、村規民約“紅九條”等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開展,志愿者們通過講座、快板、橫幅、展板等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以志愿服務提升城市溫度。
針對群眾需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廣泛開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3.5”學雷鋒紀念日“踐行二十大·志愿我先行”等文明實踐活動4200余場次,建立縣鄉村三級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1183支,發展在線注冊志愿者7.3萬人,累計服務時長達320萬小時。常態化開展“黨的聲音進萬家”“黨的政策進萬家”“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群眾性宣傳教育實踐活動,持續推動“街談巷議新時代”“群眾議事,理論走親”“文明實踐課堂”等特色項目深入開展,不斷豐富內容供給,用活鄉土教材、宣傳標語、文明實踐公益廣告等,深入淺出地闡釋好新思想,不斷滿足群眾學理論用理論的多樣化需求。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以縣委十六屆五次全會精神為契機,進一步提振精神,豐富活動形式,創新特色活動,為建設幸福美好新清水貢獻力量。”清水縣文明實踐辦副主任畢志杰說。(圖/文 清水融媒記者 馬輝 令通)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