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清水縣將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倍增行動作為重要抓手,深入開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質增效行動,聚焦“一承諾兩計劃”年初目標,持續強化統籌調度、督促指導、跟蹤問效,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截至7月底,全縣260個行政村集體經濟總收入5898.99萬元,村均收入23.69萬元,較去年同期(3386.15萬元)增長2515.84萬元,增幅74.21%。其中,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260個,占比100%,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232個,占比89.23%。
一是壯大村集體經濟氛圍濃厚。全縣鄉村兩級黨組織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能夠高度重視,謀劃工作系統全面,村級產業布局合理,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增收目標明確、增收措施務實,能夠認真落實村級集體經濟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調度,跟蹤督促措施落實。大部分村級黨組織和村干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積極主動、熱情高漲,切實扭轉了以往“等、靠、要、怕”等畏難心理,全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爭先進位的濃厚氛圍。如白沙鎮、草川鋪鎮能夠結合萬壽菊、食用菌、蠶豆種植等產業,黨員干部群眾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上積極探索、先行先試,成效明顯,在全縣起到了示范帶動、標桿引領的作用。
二是聚力深挖村集體發展潛力。今年以來,各鄉鎮在摸清集體資產資源的基礎上,聚焦全縣“六大特色”板塊產業布局,依托鄉鎮資源稟賦,會同縣直有關單位,深度挖掘村級集體發展潛力,堅持系統謀劃、科學論證,積極借鑒先進地區典型經驗,落實涉農資金9500多萬元,新建村集體經濟項目55個,建設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基地18個。如黃門鎮、王河鎮等鄉鎮,依托本土山水資源優勢,及時調整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草川鋪鎮依托自然條件和傳統產業種植優勢,探索青豆銷售后青稈加工飼料,黃崖村大力發展訂單辣椒、地膜荏籽,探索核桃園套種南瓜,切實讓村集體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三是發展村集體經濟多元業態。圍繞村級集體經濟多元發展,部分鄉鎮組織鄉村兩級干部通過外出觀摩、系統培訓、學習交流等方式,在大力發展種植蠶豆、萬壽菊、金銀花等特色產業的基礎上,打破思維禁錮,積極探索出產業提升型、項目帶動型、資源開發型、資產盤活型、抱團發展型、生產服務型等多種發展模式,著力推動村集體經濟多元發展。如秦亭鎮大力發展以非子牧場為代表的鄉村旅游業態、永清鎮大力發展以18村集體入股成立農業發展公司為代表的新型服務業態、豐望鄉大力發展以柏樹村農資超市為代表農資供銷服務業態,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模式呈現出主體多元、業態多樣的良好態勢。
四是規范村集體經濟制度管理。今年以來,縣委組織部、縣農業農村局圍繞村級集體經濟賬務財務規范管理,制定下發《關于嚴格做好2023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工作的通知》,并扎實開展了村集體經濟專項審計。從審計情況來看,全縣大部分鄉鎮能夠高度重視村級賬務工作,大部分村村級賬務管理制度落實嚴格、業務能力提升明顯,全縣村級賬務規范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如金集鎮、黃門鎮、土門鎮等鄉鎮,能夠嚴格執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制度》,認真落實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收支、財務計劃、開支審批、票據管理等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制度,建立資產臺賬標準規范,確保了所有集體資產全部納入農村集體賬內統一核算管理,真正做到了底清數明。(清水融媒信息員-楊小旦)
(新聞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