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7/21/1689929375686031030.jpg?h=523&w=950)
2023年,清水縣永清鎮聚焦全縣“六大特色產業板塊”建設,堅持農業優先發展定位,按照全產業鏈和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思路,立足交通、區位、種植等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農業產業發展邁出新步伐。
在暖灣村麒麟西瓜種植基地大棚內,碩大翠綠的麒麟西瓜已經成熟,一派豐收的景象。
永清鎮立足鄉村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目標,積極推進麒麟西瓜種植項目。按照“引進來、留得住、發展好”的思路,通過招商引資、土地流轉等方式,高標準建成700畝的麒麟西瓜種植基地,搭建大棚2100個,力促農戶與村集體實現“雙增收”。第一批成熟的麒麟西瓜已經上市,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
![](/Files262/BeyondPic/2023-7/21/1689927744720034076.jpg?h=429&w=950)
走進溫溝村食用菌產業園,一座座大棚鱗次櫛比,一排排棒包整齊掛袋,油亮潤澤的黑木耳破袋而出,長勢喜人。溫溝村把發展木耳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抓手,通過“黨支部+合作社+群眾”的產業發展模式,由黨支部牽頭、村黨社合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吸納農戶進行日常管理,在木耳采摘等環節吸納群眾參與采摘,增加群眾收入。
![](/Files262/BeyondPic/2023-7/21/1689927754975059451.jpg?h=429&w=950)
在杜溝村的蔬菜種植基地,露天蔬菜和大棚蔬菜長勢喜人。村民們正在采摘蔬菜,一筐筐蔬菜打包裝車。今年,杜溝村按照全鎮產業發展思路,不等不靠,主動破解產業發展緩慢、增收渠道單一、村集體增收緩慢等一系列難題,流轉土地200多畝,采取“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的發展模式,積極發展蔬菜產業,在牛頭河河谷地種植露天蔬菜200畝,建設冬暖式蔬菜大棚34座,每天雇傭村民100多人就近務工,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難的問題,帶動群眾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產業發展鏈條不斷延長。
![](/Files262/BeyondPic/2023-7/21/1689927769560033345.jpg?h=429&w=950)
在西靈山的金銀花種植基地,泛著青綠的金銀花隨著微風輕輕搖曳,散發出淡淡清香。放眼望去,一片片金銀花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近年來,永清鎮堅持“基地搭臺、激發動能、帶農增收”的發展理念,全力建設3000畝高標準金銀花產業示范園。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地基+農戶”發展模式,由甘肅隴源春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供苗木和技術指導,并負責包裝銷售。引進縣內廣盛源、東牧源、超越、彬彤4家示范合作社投資基地建設和經營種植,合作社與龍頭企業、農戶分別簽訂銷售和土地流轉“雙合同”,動員420戶農戶入社分紅,讓金銀花真正為群眾帶來“真金白銀”。
![](/Files262/BeyondPic/2023-7/21/1689929522453028115.jpg?h=534&w=950)
萬壽菊花開正飄香,“豐”景如畫采摘忙。眼下正值萬壽菊采摘期,在蘇屲村東山梁萬壽菊種植基地,隨處可見的忙碌采摘身影。永清鎮聚焦全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全產業鏈發展理念,堅持“率先示范、引領發展”總體思路,凝心聚力推動萬壽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堅持規模化、片帶化、多元化發展,帶動18個黨組織領辦合作社、977戶農戶共同參與萬壽菊種植,2000余名群眾參與萬壽菊種植全產業鏈上來,預計全年可采收鮮花5000噸,實現純利潤6000萬元,促進村集體與群眾雙增收。
![](/Files262/BeyondPic/2023-7/21/1689929487318017999.jpg?h=514&w=950)
“我們李崖村種植的萬壽菊現在長勢是非常良好,正準備將大部分的閑余勞力組織起來,讓群眾掙些收入,也給合作社增加收入。我們李崖村建了一個25畝的黃桃園,黃桃園搭建了11座大棚,黃桃園建好后也能給村集體帶來一些收入。”永清鎮李崖村黨支部副書記李潤武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7/21/1689929442436047065.jpg?h=496&w=950)
“今年以來,永清鎮通過牛頭河流域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在全鎮種植蔬菜1000畝,在牛頭河流域打造蔬菜種植示范區500畝,在西靈山片區種植金銀花3000畝,在全鎮范圍內栽植萬壽菊,不斷提高農戶的種植收入,帶動全產業鏈的發展。在杜溝村蔬菜種植點種植蒜苗、大葉蔬菜,產出達到10000斤以上,收益達到20000元以上,極大地帶動了農戶發展產業的積極性,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收入。”永清鎮副鎮長張永斌說。(圖/文 清水融媒記者 劉鑫 馬輝 令通)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