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水縣大力發展蔬菜種植,創新推行行政技術雙包抓責任機制,下派農業技術干部分赴各鄉鎮包抓指導,種植蔬菜2.15萬畝、馬鈴薯15萬畝。18個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基地和5個蔬菜生產基地正在全面建設。蔬菜產業種出了農民致富的好“錢”景。
眼下,正值蔬菜瓜果新鮮上市的時節,在紅堡鎮安坪村的大棚種植基地里,西紅柿、辣椒、黃瓜等蔬菜長勢喜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菜農們正在采摘新鮮的蔬菜,忙得不亦樂乎。
劉巧愛是紅堡鎮的蔬菜種植大戶,她種植蔬菜已經三十多年了,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勤勞作中,漸漸地摸索出了各種蔬菜的種植技巧,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今年她種植的蔬菜又一次喜獲豐收,劉巧愛走進自己的蔬菜大棚,摘下了一筐剛剛成熟的西紅柿,看著筐子里的西紅柿,劉巧愛喜笑顏開。“我種了20多座大棚的蔬菜,主要栽植西紅柿、辣椒、黃瓜等,正在上市的西紅柿、辣椒、黃瓜品質非常好。西紅柿已經售出了一萬多斤,辣椒賣出去了五千多斤,早前賣出去了兩萬多斤包菜。我們除了給縣城內各個超市批發外,還銷往天水、張川等地,預計一年能收入20萬元左右!
紅堡鎮安坪村村民陳文杰是當地的一名種植戶,他家大棚種植的是西瓜、草莓。“我今年種了6座簡易棚的西瓜,簡易棚的西瓜目前已經全部上市,收入大概1.5萬元。此外,我還種了6座冬暖棚西瓜,這些西瓜即將上市,預計收入在1.5萬元左右。”
“今年以來,紅堡鎮緊緊圍繞白駝河流域蔬菜產業片帶,大力發展西紅柿、黃瓜等瓜果蔬菜種植,通過農超對接,每天可采摘40余噸,發往縣內的各大超市,每天可帶動就業300余人!奔t堡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曹亞斌告訴記者。
瓜果蔬菜不僅為種植戶帶來了豐收好“錢”景,豐富了市民的“果盤子”,還“搭”上了農旅融合這趟快車,不少種植戶利用紅堡鎮推出親子采摘體驗游,吸引了周邊游客前來嘗鮮。
“瓜果采摘游讓游客體驗采摘樂趣的同時,也能促進消費,帶火鄉村游!奔t堡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曹亞斌說。
紅堡鎮是清水縣內的主要果蔬種植基地,種植蔬菜水果種類繁多。近年來,紅堡鎮緊緊圍繞“六大特色產業板塊”,持續深化“一廊一域一帶一區一中心”建設,全鎮共建成設施蔬菜大棚1165座461880平方米,其中高標準大棚110座51077平方米、鋼構大棚1055座410803平方米。今年以來,新建設施農業大棚251座59250平方米。通過大棚種植,拓寬了當地群眾的增收致富渠道。
鄉村要振興,產業需先行。清水縣以全產業鏈發展為目標,聚力打造特色農業產業及其加工業板塊,深入推進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按照“連村成片、跨鄉成帶、集群成鏈”的要求,以打造白駝河流域蔬菜產業示范片帶為重點,加快新優品種示范,持續壯大蔬菜產業,全縣種植蔬菜8.4萬畝,建設蔬菜大棚1000座,推動蔬菜產業規;、集約化、產業化、園區化發展。在產銷對接方面,清水縣利用建成的西關楊家林果蔬批發市場、家樂購物廣場和朝東超市蔬菜專柜,做好農超對接工作,同時加強與外地市場的聯絡,爭取將清水品牌蔬菜打入蘭州、西安、咸陽、銀川等地的市場。2022年,全縣蔬菜產量達到9.5萬噸以上,產值達到3.5億元。(圖/文 清水融媒記者 趙凱娜 趙甲偉 丁文艷)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