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7/14/1689295816791098704.jpg?h=576&w=1024)
今年以來,清水縣始終堅持把守好糧食安全底線作為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認真落實糧食生產責任,切實保障糧食面積,積極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建設冬小麥良種繁育基地,牢牢保障了糧食安全底線。
全力落實糧食播種面積。緊盯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目標,將74.42萬畝春播生產任務指標分解下達到鄉鎮。積極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全縣25.88萬畝冬小麥和6.2萬畝冬油菜開展田間管理,認真開展糧油作物抓點示范,圍繞面積示范、單產示范和技術示范,創建各類示范點10個,切實推進糧油等作物高質高效生產。建成冬小麥良種繁育基地1處10080畝,成立了清水縣小麥產業技術研究院,切實提升了良種供給水平。
![](/Files262/BeyondPic/2023-7/14/1689296802884075070.jpg?h=534&w=950)
全力推進特色產業發展。全縣已累計完成小麥收割18.3萬畝。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抓好38.46萬畝秋糧田間管理,加強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玉米、馬鈴薯機械化收獲,依靠科技穩產增產,確保秋糧產量達到12.43萬噸、全年糧食總產達到18.5萬噸以上。緊盯春耕生產目標任務,及時印發了《清水縣2023年農作物種植計劃》,創新推行行政技術雙包抓責任機制,下派農業技術干部68名,分赴各鄉鎮包抓指導。全面完成種植中藥材3.8萬畝、蔬菜2.15萬畝、馬鈴薯15萬畝。18個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基地和5個蔬菜生產基地正在全面建設,已完成食用菌菌棒進棚850萬棒。加大力度推進老舊果園改造提升,完成改造提升2140畝,其中完成挖除重栽1790畝,高接換優350畝,創建立柱式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示范點2個,寬行省工高效栽培模式示范點3個。不斷加大與山東鄉源潤豐生態集團對接力度,累計簽約有機肥生產、冬小麥良繁基地、良種肉牛繁育等生態循環農業等6個項目框架協議。認真實施農產品品牌提升行動,新申報“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11個,“甘味”農產品品牌2個。
![](/Files262/BeyondPic/2023-7/14/1689296445241046993.jpg?h=534&w=950)
全力推廣復合種植技術。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成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工作專班,確定了種植區域,制定印發了《2023年清水縣耕地輪作試點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實施方案及技術方案》,下派6名科級干部和19名副高以上職稱技術人員下沉一線,實行縣、鄉、村三級聯動指導服務機制和科級干部包片、技術人員包鄉鎮的工作機制,確保任務落實落地。認真指導農戶整地、施肥、覆膜、點種,探索以大豆玉米“4+2”“白+黑”的帶狀復合種植模式為主推模式,搭配種植“3+2”、“6+4”、“6+12”模式,確保了種植的規范化。經四至信息確認:今年我縣共完成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1.0572萬畝,占任務面積的105.72%,在42個合作社及家庭農場、9戶散戶中組織實施,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務。先后舉辦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田間管理技術》4場次,培訓農技人員72人次,培訓農民320人次,發放種植技術資料100本,栽培技術要點300多份;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現場指導20多場次,微信群答疑10多次,全面提升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規范化水平。
![](/Files262/BeyondPic/2023-7/14/1689296495672076676.jpg?h=633&w=950)
全力開展單產提升行動。積極選用大豆、玉米優良品種,玉米選用興達5號、優迪919、西蒙6號等抗旱耐密優良品種,大豆選用東豆100、東豆339、隴中黃602、中黃45等優良品種,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堅持“減肥、協同、高效、環保”的原則,結合我縣氮不足、磷缺乏的土壤養分狀況,以凈作玉米、大豆產量為目標產量指導農戶玉米帶按照畝施純氮量12-15公斤、純五氧化二磷6-8公斤,播種時全部作底肥一次性施用,對長勢較弱的玉米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5-10公斤/畝,保證單株施肥量與凈作玉米相同;大豆帶按畝施純氮2-3公斤、純五氧化二磷6-8公斤,確保了玉米、大豆養分的充足供應。不斷加大資金配套力度,按照每畝50元的標準對大豆種子進行補貼,采購東豆100、東豆339、隴中黃602、中黃45大豆優良品種2.5萬公斤,發放給各種植主體。
![](/Files262/BeyondPic/2023-7/14/1689296665965051073.jpg?h=534&w=950)
全力落實防災減災措施。不斷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實施政策性農業保險品種34個,覆蓋農戶11957戶54434人,截止目前,已完成早春開花類作物蘋果、核桃、櫻桃、桃、花椒、油菜的承保工作,其他品種正在根據農時有序推進承保。強化病蟲害監測預報,保障玉米大豆安全生長,按照一周一查一報的原則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田進行定點監測,全面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及時下發病蟲情報5期,積極指導種植主體開展玉米粘蟲、蚜蟲、玉米螟及大豆蚜蟲、豆莢螟等的防治,盡可能將危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堅持“預防為主、分區施策、聯防聯控”的原則,完成了100套性誘設備布設,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進行全方位監測防控。扎實開展定期大田調查排查,采購5%甲維鹽做好應急防治準備。重點抓好馬鈴薯和玉米的田間病蟲害監測調查和分析,及時掌握玉米二代粘蟲、馬鈴薯晚疫病等農作物病蟲發生動態,科學做好防治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