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清水縣永清鎮聚焦全縣“六大特色產業板塊”建設,把產業發展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之舉,在全力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基礎上,持續壯大傳統產業,抱團培育新型產業,帶動激活文旅產業,實現產業增效就業增收“雙輪驅動”下的群眾、合作社、村集體多方共贏。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生產根基。堅持把多種糧、種好糧作為頭等大事,全力補齊農業短板,不斷夯實農業基礎,有效促進農業穩步發展、農民增收樂業。根據農民種糧需求,整灣、整梁、整區域修建產業路8.1公里,協調相關部門向種糧戶落實地膜、化肥、農藥、優質種苗等各類生產物資,積極動員種植主體購買各類農業保險9729畝,切實讓農民愛種糧、種好糧。今春以來,全鎮種植小麥2.24萬畝、玉米1.17萬畝、馬鈴薯2114畝、其它谷物1029畝,在蘇屲東山梁、張楊張灣、東關祝英臺塬、雍陳五七干校建設小麥良種繁育基地1632.5畝。
整流域集中連篇壯大富民產業。打破行政村界限,以黨建聯盟、聯合黨委等組織聯建的方式,用引領發展的“組織鏈”串起群眾致富增收的“產業鏈”。初夏時節,在東山梁黨建聯盟的推動下,7村盟員全力推進2300畝萬壽菊示范點種植工作,確保萬壽菊種植不誤農時。在溫馬杜聯合黨委“產業聯育、集群增效”理念的推動下,引進縣內4家示范合作社投資金銀花基地建設和經營種植,目前已建成西靈山一期高標準金銀花產業示范園3000畝,吸引420戶農戶入社,帶動周邊群眾就近務工增收。在產業專班的強力推進下,200畝露天蔬菜、440畝大豆玉米、1430畝蠶豆、2194畝中藥材、3819畝小雜糧等產業不誤農時全面完成播種,400畝純種大豆、2107畝飼草玉米正在搶抓農時緊張有序播種。
高標準培育發展大棚設施產業。聚焦城郊村土地、市場、交通等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把做好“土特產”文章。按照“引進來、留得住、發展好”的思路,引進省內農頭企業,通過土地流轉、招商引資等方式,整合雍陳、暖灣、馬溝等村土地,高標準建設700畝麒麟西瓜大棚種植基地,帶動周邊100多戶群眾參與務工增收。按照“項目帶動、以點帶面、提質增效”的思路,2022年在溫溝、馬溝等村建成食用菌種植大棚21座,在義坊村建成蔬菜種植大棚,探索發展人參果、圣女果、水培蔬菜等特色產業。2023年啟動實施李崖村黃桃和大櫻桃聯棟大棚種植產業園、馬溝村“魚菜共生”、杜溝村特色蔬菜大棚等建設項目,進一步拓寬延長產業鏈條、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城鄉融合激活文旅康養大產業。2022年以來,全力推進4個鄉村建設項目建設,硬化巷道4.9萬平方米,鋪設排污管網1.7萬米,全鎮基礎設施短板進一步補齊、城鄉面貌得到進一步提升。2023年將桐溫路沿線溫馬杜3村全部納入示范村進行建設,硬化巷道1.7萬平方米,修建排污管網4829米;聚焦城中村治理頑疾,集中力量開展拆違治亂專項整治行動,有序推進城區街景治理工程,治建結合擦亮城市名片。為搭乘“花舞北山”文旅康養產業發展快車道,建成滴水崖山頂火鍋城、“天福寧”康養館,因地制宜建設谷坨民宿共享村落,借助丁香文化旅游周,舉辦“鼓舞清水”等形式多樣的鄉村文化活動,帶動周邊群眾積極參與發展特色餐飲、農家樂等產業,創造固定就業崗位380個,月工資總額達110萬元以上,著力用城鄉融合發展激活文旅康養大產業。
(新聞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