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5/10/1683707697614028655.jpg?h=713&w=950)
近年來,清水縣依托獨特的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引導群眾種植黑木耳、蘋果等市場前景廣闊的特色農產品,積極擴展農業增值空間和功能價值,擴大村集體經濟,點燃鄉村振興新引擎。
近日,豐望鄉60萬棒黑木耳迎來豐收采摘期。走進豐望鄉松家河流域木耳產業園,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菌棒,密密麻麻地長滿了黑木耳,15名工人正忙著采摘成熟的黑木耳,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群眾正在整齊排列的菌棒間手指翻飛,將一朵朵木耳從菌棒上采摘放進筐里,不一會兒,群眾的筐里都堆起了厚厚的木耳。
“今年黑木耳大豐收,大家心里都非常高興。”正在采摘黑木耳的村民徐秀云高興地說。
據了解,自黑木耳開采以來,豐望鄉柏強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按照每天100元的工錢,組織周邊務工人員陸續開展黑木耳采摘、晾曬、管理等工作,在解決勞動力緊缺的同時,也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靠自己的雙手吃上“產業飯”。
柏強合作社負責人張小斌說,“黑木耳具有經濟效益較好、種植要求不高、經營管護容易、種植周期短等特點。不僅增加了農戶收入,還助推了產業結構的調整。目前,松家河流域木耳產業園吊掛的第一批菌棒已采摘2000公斤,平均每天有20人務工,增加務工收入2萬元。”
![](/Files262/BeyondPic/2023-5/10/1683686039303068169.jpg?h=772&w=1080)
眼下,正是油菜花成熟的季節,走進清水縣土門鎮,金燦燦的油菜花重疊在錯落有致的田野里,放眼望去,與青山、房屋相互映襯,構成一幅幅美麗鄉村畫卷。
“油菜花開滿地黃,叢間蝶舞蜜蜂忙,清風吹拂金波涌,飄溢醉人濃郁香。”近年來,土門鎮按照“大區域布局、大連片規劃、快速度推進”總要求,依托合作社,把油菜種植作為農民致富的重要產業來抓,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種植及管理模式,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引導和服務,選派技術員,從選種到田間管理等各環節進行精心指導,積極幫助農戶解決油菜種植管理難題,用看得見、摸得著,算得出的實際舉措激發農戶種植的積極性,推進油菜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
“油菜籽由政府統一提供,種植戶每畝補助150元,各村黨支部安排本村'土專家'全程跟蹤服務,經常深入田間傳授技術,農戶種油菜積極性很高。”土門鎮農業中心主任王喜成介紹說到。
站在金色花海里,倉下村張百祥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高興地說,“正因為縣上和鎮上不斷加大油菜種植扶持力度,還給我們免費提供油菜種子,肥料都送進了家門,地也不用自己耕,這兩年油菜的收成越來越好,家里收入也上去了,好政策和好生活我都趕上了,我要抓住機會多種多收。”
據悉,今年土門鎮種植油菜3988畝,預計收益可達260萬元,切實促進了農業產業持續穩定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新聞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