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清水縣畜牧中心將認真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甘肅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市第八次黨代會和縣第十六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全省以養殖業為牽引帶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有利契機,以打造市級草畜一體化循環產業園為目標,持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不斷提高產業質量效益和綜合競爭力,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全縣畜禽飼養量達到165萬頭只以上,牧業總產值達到11億元。
草畜一體化全產業鏈。縣畜牧中心將積極打造“以養帶種、以種促養、草畜一體化、種養全鏈條”的牧草全產業體系。一是飼草玉米種植及收貯。計劃種植飼用全株玉米10 萬畝,其中:養殖場、種植大戶、合作社、群眾種植5萬畝,招商引資企業山東鄉源潤豐流轉種植5萬畝,實現18鄉鎮飼用玉米種植全覆蓋。積極爭取糧改飼項目,在收貯環節采取先青貯后獎補的方式,鼓勵扶持收貯企業加工優質飼草料20萬噸,統籌做好18個500畝種植示范點建設,并上報飼用玉米種植圖斑,指導鄉鎮3月20日前完成種植地塊深翻整地,同時備好化肥、地膜、農機、農藥、種子等所需農用物資,4月15前后開始組織飼用玉米種植。計劃在土門鎮土門村、金集鎮連珠村、王河鎮王河村建設3個飼草加工車間,同時做好3.2萬畝萬壽菊和可機械回收的10萬畝小麥等秸稈飼草回收工作,提升全縣飼草利用率,為有機肥加工提供充足的料源。二是全力開展擴群增量。計劃通過實施能繁母畜改良、良種引進等項目,對2023年新增能繁母牛、母豬、母羊的養殖戶進行獎補,通過項目帶動,全縣可擴群增量肉牛1.5萬頭,肉羊3萬只,生豬4萬頭。三是加強養殖示范基地建設。2023年計劃新建12個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計劃3月份動工建設,其中:在秦亭鎮劉峽、王河鎮成寺、黃門鎮小河、隴東鎮田灣、松樹鎮下曹、賈川鄉上灣建設6個標準化養豬場,在遠門鎮遠門、草川興坪村、白沙鎮魯灣村、紅堡鎮新坪、新城黃粱村建設5個標準化養牛場,在永清鎮東關村建設1個標準化養雞場;在運營上創新模式,將產權移交村集體所有,由村集體通過招租等方式經營,經營者每年按項目資金的6%的比例支付租金,增加村集體收入,其中租金的60%為村集體所有發展村集體經濟,40%用于帶動農戶就業增收,實現經營主體養殖有效益、村集體經濟有積累、農戶用工有增收的良好格局。
有機肥產業鏈。下大力氣積極引進山東鄉源潤豐全產業鏈項目,通過該項目打造萬頭肉牛示范基地1個,建設20萬噸有機肥加工廠,由山東鄉源潤豐集團全額投資,初步擬選址在黃門鎮下成村,占地110畝,我中心將積極協調,采取鄉鎮組織轄區內養殖場收集,統一購買給企業,和企業自行收購兩種模式,做好有機肥原料的供應工作。確保春耕前后完成一期投資,生產有機肥3萬噸;年底建成二期,預計產有機肥10萬噸;2024年底建成三期,預計產有機肥20萬噸。全縣將通過農業產業獎補方式按照同期天水地區有機肥市場價格優先購買一半。
延伸產業鏈條。縣畜牧中心將創新思路,優化完善產業鏈條,逐步建成種植飼草加工、肉牛良種繁育、屠宰加工及冷鏈物流、有機肥生產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持續推進16萬頭生豬屠宰場建設項目,爭取3月份投資建設。積極爭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強化“互聯網+畜牧產業”建設,積極申報“甘味”農產品,加大品牌創建,因地制宜采取“畜-沼-果(菜)”產業發展模式,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養殖專業村畜禽集中飼養產業園區建設。
產業服務體系。一是大力培育和發展養殖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養殖模式,促進畜牧科技服務體系的整體發展。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技術推廣,進一步完善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開展畜牧養殖技術培訓,列入培訓費50.2萬元,完成畜牧養殖培訓2000人次以上。二是健全縣、鄉、村三級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毫不松懈地抓好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嚴防重大動物疫情和人畜共患病發生。三是加強風險防范體系建設。全面落實中央、省、市、縣畜牧保險承包工作,確保農業保險對我縣主要特色優勢產業和養殖產業的全覆蓋。四是建立健全聯合執法體系,會同農業、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強獸藥、飼料、肉蛋奶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新聞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