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誤農時開好局,蔬菜大棚春耕忙。雨水氣節剛過,清水縣各鄉鎮的選種、育苗等春耕工作陸續展開,農戶們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翻耕、備種、育苗、農作物管護等農事活動,為今年增收增產打好堅實基礎。
來到紅堡鎮蔬菜大棚種植基地,一派忙碌的春耕備耕景象。一排排、一棟棟銀白色高標準連棟的塑料大棚引人注目,大棚內,菜農們忙著施肥、耕地、起壟等準備工作,為早春萬壽菊育苗和后期蔬菜種植做足準備,井然有序地奏響新一年春耕生產的“交響曲”。
另一處蔬菜大棚內,溫暖如春、滿目新綠,一排排穴盤整齊排列,一株株蔬菜長勢喜人、一壟壟草莓生機勃勃。菜農們忙著清除雜草,給草莓疏花疏果,搶抓春季有利時節精心管護大棚作物。
紅堡鎮紅堡村種植大戶張愛學作務蔬菜30多年了,他常年種植蔬菜、草莓等。去年開始,他借助縣上發展萬壽菊產業的東風,在紅堡鎮萬壽菊育苗基地承包了幾十個大棚,進行萬壽菊育苗,收益可觀。今年春節過后,他早早就在大棚里忙活,為新一年育苗和蔬菜種植工作做足準備。
“現在開始,我每天耕地、起壟,打棋,為各種蔬菜施肥,給萬壽菊育苗打好基礎,也為今年春耕生產做好準備。”紅堡鎮種植大戶張愛學說。
“目前,紅堡鎮的春耕生產工作已陸續開始,農戶已為大棚蔬菜種植做好前期各項準備工作,為3月份育苗工作打好基礎。”紅堡鎮駐村干部魯佳莉說。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近年來,紅堡鎮深入挖掘自身資源潛力,突出蔬菜、草莓產業優勢,持續深化拓展“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土地流轉+項目投資+能人大戶”互促共贏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黨組織引領合作社、合作社延伸產業鏈、產業鏈壯大村集體”的生態產業致富路,大力推進特色蔬菜、草莓種植向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逐步構建蔬菜全產業鏈。2022年蔬菜產業規模達到805畝,產值420萬元,為助力群眾增收致富,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能。
下一步,紅堡鎮將圍繞全縣產業總體布局,2023年計劃建設設施大棚171座,其中簡易大棚65座,高標準溫室大棚106座。在70座大棚內完成全鎮3900畝萬壽菊的育苗任務,目前已完成項目庫建設。
(新聞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