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清水縣緊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不斷培育優勢特色產業,全面提升村莊基礎設施功能,持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大力厚植文明新風,著力打造山清水秀、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清水縣按照“優布局、擴規模、提質量、強龍頭、促轉化、樹品牌”的整體思路,構建“六大特色產業板塊”,推進“五大產業片帶”建設,打造產業大縣,整山整灣整流域發展干鮮果、畜牧、蔬菜、中藥材、小雜糧五大特色產業,構建“一村一品”“連鄉成片”“集片成鏈”“一縣多品”的特色農業產業格局。
在積極發展特色產業,推進產業興旺的同時,清水縣積極創建鄉村建設省級示范縣,按照“產業定帶、帶上選村、村分等級、梯次推進”思路,突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補短板,注重保護鄉村風貌,注重培育優勢產業,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因地制宜、分類建設示范村、精品村、達標村,精準施策,推動全縣鄉村建設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走進松樹鎮大莊村,寬敞干凈的水泥路連接村莊大小角落。一個個小花園、小廣場在房屋前后錯落點綴,一張張村民們幸福的笑臉,沉淀出鄉村的淳美與從容,呈現出一幅村美、業興、人和的新畫卷。
“我們村上今年變化很大,修了路、水渠、護坡,還栽了樹和花,修了亭子,出來有了休閑的地方,感覺到心情也好了。”松樹鎮大莊村村民王玉霞說。
目前,清水縣已建成省級示范村10個,縣級精品村30個、達標村60個。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與農村垃圾革命、廁所革命、風貌革命等緊密銜接,在做好農村綠化、環境保護的同時,以路域整治為抓手,累計栽植行道樹1638公里,建設公路景觀節點21處,完成河道河岸綠化285公里,打造河岸景觀節點13處,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不斷提升了鄉村面貌。大力推行“路長制”“門前三包”等制度,推廣“三筐一桶”戶分類、“兩點三場”村收集、“一鎮一站”鎮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實現了全域無垃圾目標。組織發動群眾在房前屋后、村莊空閑地和路域開展“植綠護綠”活動,建成綠化美化節點132處,彰顯了“一村一景”鄉村印記,促進鄉村宜居宜業、涵養文明鄉風,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逐步變成現實。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清水縣將全力寫好鄉村振興“大文章”,不斷強化黨建引領,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心針”,全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創新開展鄉村治理,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