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1/11/1673003011012097708.jpg?h=633&w=950)
2022年,清水縣圍繞優勢特色產業,結合縣域實際,堅持走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精細化加工,產業化經營之路,千方百計強鏈條,凝心聚力謀發展,突出花卉苗木、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全產業鏈建設,建立農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提供穩定就業崗位,保障群眾增收,讓企業有效益,群眾有收入,實現雙贏。
深冬時節,花草樹木蕭瑟,走進清水縣花卉產業園區,卻是春意盎然,蝴蝶蘭、仙客來等多種花卉競相綻放,清香撲鼻,“花農”正在給含苞欲放的鮮花澆水、施肥、修剪枝丫、擺盆、打包,準備發往各地。
據了解,園區與北京胖龍、廣州生輝、天水中灘農科院等花卉基地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以外購綠植盆栽的方式實現多元化經營,推動科學高效生產,實現規范化發展。目前蝴蝶蘭、仙客來2個主要產品遠銷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11個一二線城市,年實現銷售收入600萬元,盈利150萬元,累計帶動465名農戶就業。
園區健全聯農益農機制,助力鄉村振興。探索資金入股,土地入股、生產務工、扶持發展產業、農產品收購等方式,把農戶粘在產業鏈上,促進群眾穩定增收。
![](/Files262/BeyondPic/2023-1/11/1673003048387030459.jpg?h=574&w=950)
2022年,清水縣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的產業化發展模式,積極引進山東諸城外貿有限責任公司作為龍頭,通過訂單生產,實行規模化連片種植、集約化生產管理。按照“四統兩分”思路,采取“1+N”的方式開展育苗,開展了以萬壽菊育苗栽植理論、育苗實際操作、大田機械及人工移栽、萬壽菊采摘等大規模集中培訓四期800人次等各類措施,多方位為萬壽菊產業發展提供堅實保障,達到萬壽菊全產業鏈發展。時下,清水縣萬壽菊采摘已全面結束,交售完成。
清水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鄒倪潔說,“2022年萬壽菊全產業鏈建設在縣委、縣政府的強有力推動下,在我縣落地生根,茁壯成長。在原材料供應基地建設方面,現已建成育苗基地11處,種植基地285處,累計交售鮮花2.6萬噸,產值達3200余萬元。在農村企業帶動方面,諸城外貿在清水縣新注冊成立了甘肅卉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鮮花收購站9個,累計帶動2.8萬個勞動力采摘交售鮮花,在紅堡生態工業園區招工21人,開始投產,成為該園區首批受益企業,將為清水縣農特產品出口開創先河。在產業帶動方面,僅萬壽菊產業一項帶動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推動了清水鄉村產業的大發展。”
![](/Files262/BeyondPic/2023-1/11/1673003120294004825.jpg?h=506&w=900)
清水縣立足鎮情村情和產業基礎,積極探索新發展模式,延伸農業產業鏈,做優精深加工產品,完善營銷體系,增強品牌競爭優勢,全面提升農業產業質量和規模效益。充分利用大地埂、殘敗果園大力發展萬壽菊等特色產業,采取間作套種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計劃在18鄉鎮235村248個種植主體種植萬壽菊,從面積規劃、育苗、田間管理、機械化利用等方面,助推萬壽菊栽植進度,增加種植效益,打造萬壽菊全產業鏈。
在養心園農耕文化產業旅游專業合作社的艾草加工車間內,工人們正忙著研磨艾草,制作古法艾條。在這里,一捆捆三年陳艾被去桿取葉,加工成艾草養生枕頭、艾草香包、艾絨肚兜等家紡系列產品,形成從“田間到車間,從工廠到市場”的種、儲、產、銷一條龍產業鏈,從最初的漫山遍野無人問津到如今的“金枝玉葉”,小小艾草正在經歷一場華麗蛻變。
![](/Files262/BeyondPic/2023-1/11/1673003146105073738.jpg?h=631&w=950)
“我們搶抓全縣康養及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機遇,依托當地野生艾草資源,發展艾草產業,截止目前已打造了艾草養生枕頭、艾草香包、艾絨肚兜等家紡系列產品,以艾條、艾絨、艾柱為主的康養及大健康產品,年產值可達50萬元,能帶動周邊120人就近就業。”清水縣養心園農耕文化產業旅游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高富強說。
松樹鎮氣候得天獨厚,土層深厚、土質疏松、濕潤肥沃、透氣性好,有機質含量高,非常適合種植連翹。得天獨厚的優勢也為連翹貼上了“高質量”的標簽。近年來,松樹鎮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引導群眾發展連翹種植,種植面積年均穩定在5000畝左右,年產中藥材25噸,產值1200萬元,創利潤500萬元。
清水縣寶山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曹寶珊說,“我們堅持群眾自愿、示范引導,引領群眾走規范生產、集中經營的路子。與農戶簽訂土地流轉協議,流轉土地500畝,年支付土地流轉費22萬元元。充分利用當前產業發展各項優惠政策,積極吸納周邊村勞動力就近務工,實現合作社產業基礎強化與貧困戶務工增收的雙收益,進一步提升合作社帶動能力。”
![](/Files262/BeyondPic/2023-1/11/1673003177427079250.jpg?h=606&w=950)
據了解,目前合作社入社農戶120戶,覆蓋全鎮3個行政村,帶動輻射農戶150戶。在基地長期務工人員120余人,季節性務工人員80余人,支付勞動報酬31萬元,帶動農戶戶均增收1500元。同時,依托合作社在中藥材種植和管理上的技術優勢,為周邊群眾提供各項技術服務。
清水縣不斷延伸中藥材產業鏈條,中藥材產業得到了較快發展。2022年共落實獎補資金2450.82萬元,建設規模化基地46個,形成了中藥材產業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
![](/Files262/BeyondPic/2023-1/11/1673003208145029128.jpg?h=633&w=950)
“目前全縣有中藥材加工企業3家,注冊登記經營主體597家,主要生產加工道地中藥材艾草,黃芪、板藍根,柴胡等中藥飲片50余種,其他產地中藥飲片160余種,在萬壽菊及金銀花種植上,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由引進企業為合作社或農戶統一提供種子種苗、統一提供技術培訓指導開展大田種植、統一收購鮮花,從根本上解決了產品銷售難的后顧之憂,有力地推動了全縣中藥材產業健康發展。”清水縣農業農村局經作站副站長汪世昌說。
下一步,清水縣將以中藥材產業為切入點,促進康養及大健康產業發展,加強中藥材“三品一標”認證,擴大“三品一標”中藥材種植規模,做強“清水半夏”“白駝艾草”“清水萬壽菊”“清水金銀花”四大特色品牌,積極創建中藥材知名商標,不斷增強中藥材產業市場競爭力。同時,著力提升中藥材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發展水平,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培育和積極引進中藥材加工和銷售企業,進一步延長中藥材產業鏈,提高中藥材產品附加值。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