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2-10/21/1666313146685099940.jpg?h=713&w=950)
今年以來,清水縣把產業振興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之策,按照“優布局、擴規模、提質量、強龍頭、促轉化、樹品牌”的整體思路,堅持引培結合,積極壯大新型經營主體隊伍,培養一批職業化農民,大力發展花卉苗木和食用菌產業全產業鏈建設,促進全縣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深秋的清水呈現一幅“景美如畫、產業興旺”的豐收畫卷,走進清水縣食用菌產業示范園,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食用菌大棚,大棚內一個個菌棒在架子上擺放地整整齊齊,大小不一的香菇破土而出,長勢喜人。
![](/Files261/BeyondPic/2022-10/21/1666313172935009066.jpg?h=631&w=950)
清水縣活力菇菌業銷售經理馬娟娟介紹說,“今年我們的食用菌達到產銷兩旺的好勢頭。截至目前,產量達120萬斤,產值600萬元。年底預計產量210萬斤,產值1000萬元。干香菇通過‘線上’銷往全國各地,鮮香菇‘線下’銷往陜西、四川、河南等地,清水縣內售賣香菇大多數來自于我們基地。”
木耳遍地有,金耳難覓尋。記者走進清水縣食用菌產業示范園,車間里一個個菌棒在培養架上整齊排列,一團團、一簇簇金燦燦的“小腦袋”聚生在菌棒上,色澤鮮亮,晶瑩剔透。
清水縣農發公司今年首次依托食用菌產業示范園成功引種了高端生態農產品“金耳”。 “金耳”的引進種植,將加大清水縣特色食用菌產業品種,提升食用菌產業示范園的功能價值,促進群眾增收。
![](/Files261/BeyondPic/2022-10/21/1666313235820082137.jpg?h=713&w=950)
“我們清水縣農發公司發揮龍頭引領作用,示范帶動全縣食用菌產業全產業鏈發展,一方面我們通過‘建園區,帶集體,連農戶’,在菌種的研發、菌棒的生產、技術的指導、人才的孵化、產品的收購加工和銷售方面全產業鏈打造;另一方面,我們著力打造清水縣食用菌品牌,申報清水香菇、清水木耳地理標志認證產品,統一的市場,做強‘初祖農耕’縣域公共品牌。注冊清水‘活力菇’商標,實現全縣統一品牌、統一質量品控,統一的價格,統一的包裝,推動食用菌產業集約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清水縣農發公司董事長張偉說。
小小香菇,富民大產業。清水縣山門鎮高橋村大力發展香菇種植產業,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建檔立卡戶”模式,由清水縣盛農農業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提供菌包、技術和銷路,建檔立卡戶通過土地入股和務工工資獲得收入。
“我們有香菇大棚17座,每棚有4500棒菌棒。同時香菇大棚也為周邊的閑散勞動力提供了就近務工的機會。”山門鎮高橋村香菇大棚負責人高多莊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10/21/1666313461419098660.jpg?h=647&w=950)
為進一步確保群眾端穩黑木耳種植這個“金飯碗”,豐望鄉柏強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致富能手+農戶的方式進行運營,于2021年搭架5座50平方米標準化吊掛式木耳生產大棚,年產值32000斤、年收益80萬元,提取到村集體經濟收入4.8萬元,全年帶動用工達1000人(次),帶動就業人員增收11萬元。
“基于2021年項目探索的成功,2022年申請縣級銜接資金220萬元,新建標準化吊掛式木耳大棚15座,2022年年產量12萬斤、年產值600萬元。2022年采取每座大棚2萬元向柏強合作社承租,目前已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并將10戶農戶吸納進木耳大棚基地長期務工,戶均增加收入2000元,有效帶動了農戶的增收。”豐望鄉柏強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小斌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10/21/1666313478754075701.jpg?h=586&w=950)
為了持續推進食用菌全產業鏈發展,下一步清水縣將大力推進苗木(菌種)培育、綠色生產、精深加工、品牌營銷、智慧信息、科普創新及社會化服務等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統籌生產、加工、研發、示范、服務等五大功能板塊,做優綠色產業鏈、做精加工鏈、做強營銷鏈、做實利益聯接鏈,健全農業全產業鏈,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貫通。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