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2-9/8/1662466173026011970.jpg?h=583&w=950)
今年,清水縣按照“農業優先型、工業主導型”功能定位,堅持興產業、強工業,圍繞構建六大產業板塊,把萬壽菊產業確定為要打造的3億元級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全產業鏈之一,著力培育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引擎”,為打造文旅農康融合發展產業板塊夯實基礎。
金秋時節,清水縣白沙鎮種植的萬壽菊競相綻放。時下正是萬壽菊第三茬的最佳采摘期,花農們抓住晴好天氣忙著采收鮮花,村民們穿梭在橘色的花海間,采摘、裝袋、稱重,田間地頭一派忙碌而喜悅的豐收景象。
![](/Files261/BeyondPic/2022-9/8/1662466184259061202.jpg?h=608&w=950)
據清水縣白沙鎮副鎮長張永斌介紹,“我們動員低收入人群和閑散勞動力積極投入到萬壽菊采摘,通過科級領導包灣場、村組干部包地塊的形式及時采摘萬壽菊。截止目前,白沙鎮已經交了1500噸萬壽菊,平均畝產達到300斤左右。”
萬壽菊的豐收不僅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也給當地務工群眾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開春以來,我一直在這里栽苗、除草、摘花,每天收入不錯。”趙溝村村民劉六斤說。
萬壽菊屬菊科,其花和葉入藥有清熱、化痰、補血通經的功效,且種植簡單,容易成活,花期長達4個月,能夠采摘八茬。
![](/Files261/BeyondPic/2022-9/8/1662466219978025401.jpg?h=568&w=950)
“白沙鎮趙溝村2022年種植萬壽菊330畝,蠶豆400畝,目前蠶豆已全部采摘完成,萬壽菊正在采摘當中,已累計采摘150噸左右。”白沙鎮趙溝村黨支部書記談耀青說。
在紅堡鎮李店村,村黨支部書記李明輝正帶領當地群眾采摘萬壽菊,萬壽菊在清水縣找到適宜的生長土壤,很快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以業態互融互促為路徑,聚力打造文旅農康融合發展產業板塊,是清水縣第十六次黨代會提出的加快塑造特色產業新優勢,力促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清水縣確定旅游同萬壽菊、金銀花等引領產業融合,培育康養、生態、文化、鄉村和城鎮旅游新業態,挖掘觀賞、保健、體驗等價值,把“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
“我們李店村經濟合作社共栽植萬壽菊343畝,目前萬壽菊正在進行第三茬采摘,每天投入勞動力45人以上,采花數量7—8噸,已采摘102噸。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廣大村民積極投工投勞,有效提高了村民的經濟收入”。紅堡鎮李店村黨支部書記李明輝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9/8/1662466205653011631.jpg?h=542&w=950)
今年,清水縣積極構建康養及大健康產業板塊和文旅農康融合發展產業板塊,堅持以“+旅游”引領產業融合,培育康養、生態、文化、鄉村和城鎮旅游新業態。大力發展觀光農業、創意農業、會展農業,狠抓萬壽菊全產業鏈、艾草加工、月季育苗和金銀花、薰衣草、金絲皇菊等特色產業建設,通過挖掘觀賞、保健、體驗等價值,把“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融合發展中醫藥產業、康養保健、文旅養生,健康食品、旅居養老、體育健身六個特色產業,推動形成“醫、養、游、食、居、動”康養及大健康全產業鏈,實現與“親水賞花治未病、樂我養我育新我”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形成“春季踏青賞花、夏季避暑休閑、秋季田園采摘、冬季溫泉療養”和“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胃”的康養模式,擦亮“軒轅故里·康養福地”公共地域品牌。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