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喜迎黨的二十大】
山門鎮:黨建聯盟領跑村集體經濟發展走上快車道
![](/Files261/BeyondPic/2022-6/24/1655979486553082405.jpg?h=534&w=950)
今年以來,山門鎮圍繞全縣“六大特色產業板塊”和“五大特色產業片帶”建設定位,按照本鎮“1431”發展戰略,確定“上椒下花中養牛,一核多點種木耳”的特色產業發展思路,成立山門鎮黑木耳黨建聯盟和產業黨委,按照“支部+合作社+企業+脫貧戶+產業”的發展新模式,以“抱團取暖”的方式持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走上快車道。
仲夏的清水,綠草如茵。走進清水縣山門鎮迂通峽黑木耳種植基地,黑木耳菌棒生產車間里機器轟鳴,車間工人們正有序忙碌,上料、包裝、碼放、轉運、點菌種、吊袋等流程有條不紊地進行,碼放的菌棒像嚴陣以待的士兵,在完成最后一步發酵環節后將進棚生產。
“馬堡村村集體經濟項目入股育沛鑫黑木耳生產基地37.66萬元,每年給村集體分紅2.26萬元。黨社聯建合作社黑木耳種植8萬棒,年收益 30萬元左右,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7.28萬元。黑木耳生產基地帶動周邊群眾務工28人,人均年收入2萬元。我們種植蠶豆130 畝、荏 50 畝,預計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4.1 萬元。通過村集體經濟發展,有效帶動群眾務工增收,為鄉村振興夯實基礎。”清水縣山門鎮馬堡村黨支部書記馬少平說。
今年,山門鎮按照“1+1+4”目標要求,實施黨建聯盟升級提升行動,即成立1個產業聯合社,以甘肅育沛鑫農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為龍頭,將山門、馬堡、薛家、劉崖、白河、關山、大集、白楊樹、史溝、旺興、玄頭11村黨建引領產業合作社全部納入其中,組建產業聯合社,進一步加大各村產業發展的指導性、產品銷售的統一性,增強市場競爭力。
![](/Files261/BeyondPic/2022-6/24/1655981404784029374.jpg?h=534&w=950)
據了解,山門鎮在擴大黑木耳優勢產業規模的同時,探索出“山門南山萬壽菊金銀花種植片區、高橋觀音草畜一體片區、旺興玄頭花椒蠶豆種植片區,迂通峽黑木耳種植示范基地為核心,多點布局發展黑木耳種植”的“三區一核多點”特色產業發展思路,積極拓寬村集體經濟收入渠道,助推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高橋村村集體經濟項目有機肥加工車間,我們村委會向有機肥加工車間入股50萬元,加工車間每年向村集體分紅3.5萬元,帶動23名人就近務工,每年增收2萬元左右。黨社聯建合作社現養牛36頭,每年增收村集體經濟收入在2萬元左右,同時帶動6戶勞動力務工,每年增收1.5萬元左右,在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也解決了富裕勞動就近就業的問題。”清水縣山門鎮高橋村黨支部書記樊愛林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6/24/1655979172993048984.jpg?h=534&w=950)
今年以來,山門鎮分別成立了黑木耳、花椒、養殖3個產業聯盟,堅持以產業相促為重點,通過黨建聯建、人才聯用、信息聯享、問題聯解、發展聯動,著力打造產業集群,推進基層黨建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互促共進,實現基層黨組織由單打獨斗向組團發展,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按照縣第十六次黨代會關于構建'六大特色產業板塊’的總體部署,山門鎮提出了‘1431’總體發展戰略和‘上椒下花中養牛,一核多點種木耳’的產業發展思路,成立黑木耳、花椒、養牛3個黨建聯盟,帶動11村發展黑木耳種植,年產值達到200多萬元,帶動高橋等5村發展黃牛養殖1600多頭,帶動玄頭等4村發展花椒4018畝,年產值達到1000多萬元。同時發展蠶豆,金銀花,萬壽菊等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今年預計全鎮17村村集體經濟積累達372萬元,村均21萬元,全面帶動村集體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清水縣山門鎮黨委副書記劉青山說。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