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1-11/25/2111252045a721ad62cbd673fa.jpg)
發展縣域經濟,核心在產業,關鍵靠項目。發展溫泉康養、清潔能源、文旅農康畜牧等特色產業,我縣有發展基礎、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在縣十六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了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中心任,就是要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導向,聚力打造“六大特色產業板塊”,堅定不移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全力以赴推動縣域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產業化、產業集聚集群化發展,以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清水崛起。
![](/Files261/BeyondPic/2021-11/25/21112520451fe743b259e835b6.jpg)
報告提出,在特色農業產業方面,要以全產業鏈發展為目標,聚力打造特色農業產業及其加工業板塊,按照“連村成片、跨鄉成帶、集群成鏈”的要求,以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供給為方向,持續壯大果品、畜牧、蔬菜、中藥材、小雜糧“五大富民產業”,高標準建成“五大產業示范片帶”,推動特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園區化發;扶持和引進龍頭企業、高新企業,延伸農業產業鏈、貫通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建設“全省特色農業產業化及農產品加工基地”。加大“三品一標”認證支持力度,做精做優縣域農產品公共品牌,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農業產業結構,以農業強促進農村美、帶動農民富。
![](/Files261/BeyondPic/2021-11/25/2111252045e33b1cff50e76119.jpg)
依據清水中醫、溫泉、生態、中藥材等特色優勢,報告提出要以中醫養生文化為引領,聚力打造康養及大健康產業板塊,搶抓全省打造千億級醫藥健康產業集群機遇,深度挖掘《黃帝內經》中醫養生理論,構建涵蓋中醫保健、溫泉康養、生態功能療養、中藥材產業、健康食品、旅居養老的康養及大健康產業集群,加快建設“黃河上游康養及大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先行區”,引領縣域經濟特色化發展;推廣建設“治未病·清水中醫養生館” ,培養中醫康養專業技術人才,打造西北地區中醫治未病中心,持之以恒把清水醫養康養產業推向全國各地;做足“親水”文章、做精溫泉康養、做活溫泉旅游;精心打造國家級森林康養試點縣,建設一批康養林場和森林體驗中心,系統開發森林養生、靜心養生、森林浴、日光浴等生態功能療養項目;推進中藥材精深加工,深度開發保健飲品食品,培育以旅居為主、醫養康養結合的養老產業,讓“軒轅故里·康養福地”成為清水的“金字招牌”。
![](/Files261/BeyondPic/2021-11/25/2111252045e8c969f480722372.jpg)
圍繞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搶抓國家能源局幫扶機遇,報告提出今后五年,要以實現“雙碳”目標為導向,聚力打造能儲一體清潔能源產業板塊。加快實施118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整縣推進試點、200兆瓦風儲一體電站、150兆瓦農光儲一體電站等項目,力爭全縣清潔能源裝機總量達到600兆瓦以上。推進清潔能源產業園和電力外送通道建設,配套發展上游原材料制造和下游消納產業,做好1800兆瓦山門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全力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集群,加快建設“隴東南清潔能源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Files261/BeyondPic/2021-11/25/2111252045391893cccd387d8a.jpg)
突出工業經濟集群發展,使之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報告指出,要以“一區三園”建設為支撐,聚力打造園區經濟板塊。推行“管委會+開發運營公司”管理運行模式,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加大產業承接轉移力度,積極發展“飛地經濟”,推動要素向園區集聚、項目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群。科學定位園區功能,培育壯大首位產業,全力把紅堡工業園打造成以農特產品加工、中醫藥、文旅產品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為一體的綜合性產城融合示范區,東關工業園打造成新型建材生產基地,黃門工業園打造成清潔能源和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園區經濟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以園區為平臺,加快構建以農特產品加工、清潔能源、新型建材、礦產資源開發為主的工業體系,搶抓“東數西算”機遇,實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推動5G、大數據、云計算等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促進產業工人技術提升,讓工業經濟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
![](/Files261/BeyondPic/2021-11/25/2111252045c01ea016fbdfbeb3.jpg)
多元融合,做大做強旅游產業融合,報告提出,要以業態互融互促為路徑,聚力打造文旅農康融合發展產業板塊堅持以“旅游+”引領產業融合,培育康養、生態、文化、鄉村和城鎮旅游新業態。大力發展觀光農業、創意農業、會展農業,狠抓萬壽菊全產業鏈、艾草加工、月季育苗和金銀花、薰衣草、金絲皇菊等特色產業建設,通過挖掘觀賞、保健、體驗等價值,把“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不斷提升“花舞北山”內涵品質,深度開發建設北山生態公園、香怡南塬田園綜合體和小泉峽“柿柿如意”觀光體驗園,打造以縣城為中心的全域旅游核心區。全面提升旅游要素品質,做精做靚“親水賞花治未病、樂我養我育新我”的旅游品牌,創新“網紅+直播+旅游”營銷模式,切實讓清水旅游“熱”起來,旅游經濟“火”起來。
![](/Files261/BeyondPic/2021-11/25/2111252045a352f0532ebf54ab.jpg)
加快現代服務業提升,報告提出要以產業和消費升級為牽引,聚力打造現代服務業板塊,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把發展現代服務業同產業升級、消費升級、科技創新相融合,推動養老育幼、家政物業、文體旅游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研發設計、快遞物流、法律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進而以服務引領發展、促進消費。因地制宜發展地攤經濟、夜間經濟、小店經濟,大力推廣“互聯網+服務”模式,切實增強多層次多樣化消費供給能力。加快推進易德廣場、軒轅廣場地下綜合體建設,引導品牌店、連鎖商超集中入駐,充分釋放“城市經濟”帶動效應,既讓清水的購買力不外流、少外流,又吸引更多周邊人群到清水來消費。
![](/Files261/BeyondPic/2021-11/25/21112520457d74580dc6245158.jpg)
緊盯國家投資導向,用大項目、新項目、好項目構建起高質量發展的新支撐,報告提出要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動發展質量速度雙提升,緊盯“兩新一重”和國家投資導向,精心謀劃爭取一批能帶動發展、促進就業、增加稅收的大項目、好項目。從嚴落實重大項目協同機制和項目建設“1466”工作法,創造條件推動清隴高速、湯峪水庫等重大項目落地建設。大力實施“鑄鏈”工程,緊盯“六大特色產業板塊”,瞄準500強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開展產業鏈招商、合作開發招商、運營招商,下大力氣引進一批引領型、龍頭型、示范型優勢企業,推動縣域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盤活城區閑置低效用地和未利用土地資源,著力保障項目用地需求;推進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整合升級、轉型發展,撬動民間資本進入更多領域從事經營開發;落實招商引資“項目管家”服務機制,推動優質項目加快落地轉化,以項目建設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Files261/BeyondPic/2021-11/25/211125204513f7f23bc4c13ad2.jpg)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