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1-11/16/21111611096782fa98a63eccba.jpg)
2021年的11月,注定以不同尋常的方式成為每一個清水人心中共同的記憶。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原本平靜的工作和生活,大數據排查、一輪輪核酸檢測、交通檢測點排查...在這場戰“疫”中,每一個崗位都是防控陣地,每一個身份都肩負使命,他們攜手共進,逆行向前,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姿態誓與疫情抗爭到底,為人民群眾筑起一道堅固的堡壘。
![](/Files261/BeyondPic/2021-11/16/2111161109e047c129494cae3a.jpg)
“70”后:堅守防疫第一線 共克時艱顯擔當
用酒精消毒、準備試劑管、用棉簽采集咽拭子、將棉簽放入試劑管中……13日中午,清水縣黃門鎮衛生院院長賈國茂來到黃門鎮王店村執勤點為執勤的公安民警做核酸檢測。這些動作,他每天都得重復數十次。
這是年近50的賈國茂第二次參加疫情防控任務了,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席卷了全國,彼時的大家,面對從未有過的狀況內心都萬分害怕,即便是醫護人員也不例外,而作為院長的賈國茂就成了醫護人員的“主心骨”。說起去年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賈國茂至今都記憶猶新,當時疫情爆發突然,鄉鎮防疫物資緊缺,所有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每天連續要工作十幾個小時,期間不敢吃飯、不敢喝水、不敢上廁所。2020年的春節,他放棄回家的機會,帶領鄉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挨家挨戶摸排,確保疫情防控不出任何紕漏。那一年,他在一線連續奮戰了50多個日日夜夜。
![](/Files261/BeyondPic/2021-11/16/2111161109ab687e14095bad75.jpg)
曾經的記憶還未褪去,新一輪疫情又席卷而來。自天水市有確診病例以來,賈國茂再一次主動請纓為黃門鎮各村村民開展核酸檢測,整整25天,在抗疫一線的賈國茂沒有時間回家、沒有時間換洗衣服、沒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談起孩子滿是愧疚,對他而言,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疫情早點過去,大家都能回歸到正常生活。
“在新一輪疫情發生以來,我們主要負責疫苗的接種和疫情防控,重點做好王店執勤點的值班值守和預檢門診的建設、重點管控人群的核酸采樣工作,確保每一個環節的絕對安全。我今年50歲了,入黨也11年了,作為一名黨員,面對疫情,我們就應該舍小家為大家,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賈國茂說。
疫情來襲,白衣執甲,賈國茂用實際行動踐行作為黨員和醫務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毫無怨言的連續奮戰在一線,為疫情防控把好每一道關口。
![](/Files261/BeyondPic/2021-11/16/21111611091a47277d4b6bf58a.jpg)
“80”后:基層一線防疫人 帶著女兒去“戰疫”
出生于1980年的劉志杰是王河鎮黨委副書記,妻子王秀娟是黃門鎮一名普通的鄉鎮干部。從扶貧路到抗疫場,他們一路攜手、并肩作戰,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基層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
此次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夫妻二人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家中80歲的老母親和需要在家上網課的女兒及兒子讓夫妻倆一夜未眠。然而疫情當前,倆人沒有絲毫遲疑,毅然返回工作崗位。為了全力以赴投入工作,夫妻倆決定一人帶一個孩子在身邊,兒子年齡還小,需要媽媽照顧,所以王秀娟帶著兒子來到黃門鎮,而劉志杰則帶著明年即將要參加中考的大女兒劉佳瑞來到王河鎮,將女兒安置在鄉鎮宿舍內每天上網課,他自己則奔赴疫情防控監測點值班值守。
![](/Files261/BeyondPic/2021-11/16/211116110935d90480c458ac45.jpg)
劉志杰以辦公室為家,日夜堅守在抗疫一線,每天忙著防疫宣傳,摸排重點地區來清返清人員,在監測點值守、登記、檢查通行證...將所有的精力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當中,盡管父女兩在同一地方,但他們能見面的時間卻是少之又少。
“我爸爸平時工作特別忙,所以我就自己上網課,下課后自己去食堂吃飯,我們見面的時間也特別少,只有早上起來和晚上睡覺前能見一面,中午和晚上吃飯的時候我都見不到他。我也有很長時間沒有見到我的媽媽和弟弟了,大概有三周時間了,我真的很想他們”劉佳瑞說。
女兒的懂事讓劉志杰很是自責,疫情當前,他無法長時間陪伴在女兒身邊,有時他深夜結束工作回到宿舍,女兒早已熟睡,他只能將女兒喜歡的零食放在床頭,讓女兒可以感受到來自他的這份愛。
“我們全鎮干部都下沉一線,在監測點值班值守,沒有太多時間見孩子,但是在疫情面前,作為一名黨員,我們應該盡一份力量,希望疫情早日過去,各行各業早日恢復生產。”劉志杰說。
劉志杰是大多基層工作者的縮影,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克服重重困難,一心一意撲在疫情防控上,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筑起一道堅實的堡壘。
![](/Files261/BeyondPic/2021-11/16/2111161109582a8ec8ae635a65.jpg)
“90”后:鮮衣怒馬少年時 不負韶華行且至
在清水縣賈川鄉陽灣村,26歲的駐村幫扶隊隊員張鋆正和村民一起在村口的卡點上值守,他們每天的主要任務是對來往的車輛進行排摸、登記、測溫,對符合通行條件的車輛予以通行,對不符合的車輛予以勸返,嚴格守好進村的第一道關口。自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張鋆主動放棄回家的機會,連續奮戰在抗疫一線,已近一個月了。
由于陽灣村靠近麥積區,山間小路遍布,張鋆他們不得不挨家挨戶走訪摸排,對從中高風險區返清的村民實施重點管控,在摸排過程中提醒村民佩戴好口罩,盡量不出門。剛開始,有個別村民情緒激動,不配合摸排工作,面對村民的質疑和情緒,張鋆用自己在陽灣村多年駐村的工作經驗,耐心細致為村民講解當前疫情形勢,通過大喇叭等方式持續為村民科普疫情防控相關知識,逐漸地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作為一個外地人,他用兩年半的時間扎根基層,用腳步丈量每一寸土地,從駐村幫扶到疫情防控,他把自己的每一份熱情投入到工作當中。此次疫情,讓日夜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張鋆在陽灣村一住就是20多天,沒有地方洗澡、沒有衣物換洗、沒有工具刮胡子……跟這些相比,他更思念的是在甘谷的父母。
![](/Files261/BeyondPic/2021-11/16/2111161109599b99a3ec13f011.jpg)
“我家是甘谷的,現在在清水縣陽灣村駐村,我已經兩個月沒回家了,疫情發生以來,長時間沒有回家,我現在特別想家。”張鋆說。
疫情不退,我們不退,在清水抗擊疫情第一線,活躍著成千上萬像張鋆一樣的年輕人,他們在各個崗位上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用擔當為青春寫下最美的注腳。(圖文/清水融媒記者 陳淑敏 劉嘉 楊榕奎 )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