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0/BeyondPic/2021-2/17/2102170953f5ff25e702673c74.jpg)
2020年,清水緊扣“強化掛牌作戰(zhàn)促脫貧、狠抓政策落實防返貧、加大幫扶力度阻致貧”的總思路,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緊盯“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狠抓“三個落實”,強化“四個不摘”,深化問題整改,提升脫貧成色,全面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Files260/BeyondPic/2021-2/17/2102170953227a441b095741ad.jpg)
2013年底建檔立卡時,清水縣共有貧困人口2.08萬戶9.48萬人,有貧困村121個,貧困發(fā)生率31.85%。2017年新識別貧困村2個,綜合地理位置、自然條件、脫貧難度等因素,確定了64個深度貧困村,全縣貧困村增加到123個。歷年動態(tài)管理后有貧困人口2.08萬戶9.51萬人,經過全力攻堅,累計退出貧困村117個,減少貧困人口2.01萬戶9.25萬人。剩余的6個貧困村,在2020年實現整村全面脫貧。
![](/Files260/BeyondPic/2021-2/17/21021709533b18461770b3d927.jpg)
累計投入各類財政扶貧資金26億元(其中縣財政投入5.6億元),發(fā)放精準扶貧專項貸款2.5萬戶12.5億元,扶貧互助資金“雙助貸”規(guī)模達到6.5億元,大量的資金投入為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全市率先下派行政村第一書記,省市縣鄉(xiāng)3690名幫扶干部與全部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有力保證了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戶按期脫貧。扎實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累計落實各類幫扶資金1.32億元,實施幫扶項目52個,有效助力了貧困人口脫貧增收。不斷深化定點幫扶,國家能源局協調各類幫扶資金1100萬元,協調國家電網累計投資4.58億元實施電網建設,我縣被確定為全省首批6個光伏扶貧試點縣和2個小康用電示范縣之一。持續(xù)深化社會幫扶,扎實開展“百企幫百村”行動,完成消費扶貧8.59億元,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為全縣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大動力。累計凈減貧2.08萬戶9.48萬人,退出貧困村123個,貧困發(fā)生率由2015年底的19.61%下降至零,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高,清水迎來了歷史性的跨越和巨變。
![](/Files260/BeyondPic/2021-2/17/2102170953cf2590ceb5ee06a0.jpg)
聚焦目標標準,下足“繡花”功夫,落實落細各項政策。狠抓教育扶貧,投資4.01億元,實施全面改薄項目249個,建成行政村幼兒園83所;落實各類資金3.8億元,全面構建從學前到大學的全學段資助體系,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少年兒童入學率達100%。扎實推進健康扶貧,阻斷“病根”拔除“窮根”。投資2.8億元完成縣醫(yī)院遷建,18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科室設置、醫(yī)療設備全部達標,建成村衛(wèi)生室260個,并全部配齊合格村醫(yī),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貧、返貧現象的發(fā)生。實行差異化危房改造補助政策,讓群眾安居奔小康。投入1.53億元(縣財政自籌8947萬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8506戶,統(tǒng)建“五保家園”44處,農村磚房率達到92.8%,比建檔立卡前提高22.8個百分點,廣大農村群眾實現了安居夢。創(chuàng)新易地扶貧搬遷模式,挪出“窮窩窩”搬來新生活。大力推行“1+10+5”工作機制,“十三五”期間2503戶12311人(其中貧困戶1233戶6198人)搬遷群眾全部入住。全面保障飲水安全,確保群眾喝上放心水。累計投資1.97億元實施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26處,完成自然村單村供水并網工程43個,安全飲水保障率達到100%。積極構建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特困群眾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對重度殘疾人等六類貧困人口,采取財政兜底、集中供養(yǎng)、解決“吃穿臥暖灶”等方式,使他們衣食無憂、生活有保障;累計發(fā)放低保金特困供養(yǎng)金3.61億元、臨時生活救助金1.1億元、殘疾人“兩項補貼”3207.5萬元。投資8.88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1387.5公里,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自然村全部通硬化或砂化路;投資2.9億元完成小巷道硬化227萬平方米,覆蓋率達到84%;自然村動力電、行政村光纖寬帶覆蓋率均達到100%。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脫貧攻堅底色足、質量高。
![](/Files260/BeyondPic/2021-2/17/2102170953556e5fc31f84a200.jpg)
堅持把發(fā)展產業(yè)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新建干鮮果基地17.8萬畝,干鮮果園總面積達61.5萬畝,人均實現2畝園。大力發(fā)展豬牛羊及中蜂養(yǎng)殖產業(yè),貧困村畜禽飼養(yǎng)量達19.5萬頭(只),養(yǎng)殖中蜂8300箱。年均種植蔬菜10萬畝、中藥材5萬畝。投資7.2億元建成102.4兆瓦光伏扶貧電站,投資4.4億元建成60兆瓦風電站,光伏、風電扶貧帶動1.19萬戶貧困戶年增收3000元左右、所有貧困村集體經濟年收益5.6萬元,新型能源產業(yè)建設規(guī)模、扶貧效益分別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落實“六大”產業(yè)到戶補助資金6366戶1.52億元、“五小”產業(yè)5647戶634.3萬元,實現了“村村有主導產業(yè),戶戶有當家產業(yè)”的目標。培育龍頭企業(yè)25家,組建農民專業(yè)合作社1044個、聯合社32個,貧困戶入社實現全覆蓋。縣財政注資2000萬元成立農發(fā)公司,建成“五園一中心”產業(yè)扶貧示范園,為貧困戶兌現分紅1649.3萬元。開展各類勞動力技能培訓3.2萬人(次),建成扶貧車間22家,吸納貧困戶就業(yè)401人,開發(fā)村級公益性崗位3652個,年均輸轉貧困勞動力3.3萬人以上,為貧困戶穩(wěn)定增收奠定了基礎。2020年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028元,較“十二五”末翻了一番。多渠道發(fā)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034.2萬元,其中貧困村1591.8萬元,“空殼村”全部消除。
![](/Files260/BeyondPic/2021-2/17/21021709537a5a1d815e20a2f6.jpg)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