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地處甘陜兩省、清張兩縣”這是本村人最為驕傲的地址定義。這個有著178戶861人口、27個姓氏、21戶回民、悠久歷史的村落,就是鄭強已經擔任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駐村幫扶3年、努力工作、付出心血的地方。2017年7月,他肩負著組織的委托、承載著沉甸的責任、胸懷著滿腔的熱情,走進了盤龍村,開始了作為第一書記的精準扶貧之路。
從“外來人”到“交心人”
剛入村時,作為一名“外來人”,對村情了解不深,對民意掌握不全,要想當好一名第一書記,要想帶領好村民脫貧致富,就必需要親臨其境、置身其中搞好調研工作,于是,他剛到村上任職第一天就馬不停蹄開始開展調研工作。與村民站在田間地頭擺龍門,坐在山坡壟上談愿景,圍在四方桌旁拉家常,通過這樣心貼心了解他們真實想法、面對面傾聽他們急切心聲,解決他們的困難苦楚、鄰里糾紛、家庭矛盾,不知不覺中已然從一名“外來人”變成了他們的“交心人”,在與他們的交流中,鄭強看到了群眾對自己倍加信任的熾熱眼神,感受到了他們想改變現狀的急切愿望。這種信任、讓他暗自下心,盡最大的努力做好群眾工作,做好扶貧工作。
(鄭強和貧困戶席永順騎著摩托車去張川說親,成功后兩人露出幸福的笑容)
扶貧扶志從成就一樁婚緣開始
“鄭書記,你真是為席老大辦了一件大好事”,這是第一書記鄭強駐村以來聽到的群眾說的最多一句話,也是使他對幫扶工作更加充滿動力的一句話。說的席老大是村上的貧困戶席永順,他44歲了還未成家,可以說是盤龍村最困難的一戶人,村民一致認為席永順這輩子肯定要打光棍的。鄭強多方了解了情況后分析這些年這個木工出身又老實憨厚的大齡青年一直不能成家的重要原因,鄭強就立即為其協調奔走,想著要為這個老實單身漢找個媳婦,成家后鼓勵成業。多方聯系親朋好友在各鄉鎮和臨縣打聽,前后聯系了3個,人家都嫌年齡大拒絕了。第四個介紹的對象為張川縣閆家鄉的單親家庭低保戶,為了減少路費開支,鄭強和席永順大冷天騎摩托車上門走訪。為了做通女方工作,鄭強直接住在女方家里,做工作到凌晨一點多,深刻分析了兩家的境況、當前的困難以及成家以后的利好,女方終于解開了心結、答應了此門親事。之后他親自操辦婚禮事宜,幫扶第一責任人、村書記及其他干部、莊眾等一起上門送禮,聯系準備婚禮宴席,幫助籌集禮金1.5萬元。結婚當天又親自全面負責,圓滿完成了婚禮;楹螅瑑扇松蠲篮眯腋,花了2個多月收拾完了新住房后,席永順去了銀川打工。前后半年的時間成就了這段婚緣,不僅僅是一件扶志的舉措,更重要的是可以從根本上逐步解決張川縣一戶一類低保戶和清水縣一戶二類低保建檔立卡戶兩個困難戶的扶貧問題,同時也兌現了他第一次在鎮上組織召開第一書記匯報會上的許諾。
扶貧路上不輕易放棄一個人
席永紅,席永順弟弟,38歲結婚,妻子患有肢端肥大癥、心臟病、心包積液、囊腫等多種大病,父親74歲患三級高血壓,女兒出生時早產,三歲多了了仍不會爬行、走路,多年來給妻子和孩子看病已經舉債17多萬元。第一書記鄭強接過幫扶任務后,首先是通過7次耐心的和相關部門協調,幫助報銷救助了兩次因為多種原因沒有及時補償到位的資金3萬多元。同時著手孩子康復的事情,多方奔走聯系專家大夫,制定了每天的康復訓練計劃,教給鍛煉手法,設計指導孩子的父親制作了兒童輔助鍛煉木桌椅,督促每天進行四次康復訓練,同時每月錄制進展視頻資料,對照掌握恢復情況。因為在家康復鍛煉不專業,加上時間長了家人堅持的不夠好,幾個月效果不太明顯,又打聽到可以申請免費專業康復治療項目,通過多方渠道聯系到蘭州的康復醫院,建議在蘭州租房至少做半年時間的長期康復鍛煉。
同時為席永紅妻子安彩虹在蘭州腫瘤醫院聯系做手術,為了解決去蘭州的路費,鄭強又向鎮領導、局領導和縣分管領導匯報,為其申請臨時救助14000多元,幫助解決治療期間生活困難問題。通過這次的康復治療,席永紅的孩子已經能夠扶著炕頭走路,多病多難的妻子身體也逐漸好了起來,這個家庭真正有望脫貧了。
以幫扶募捐為抓手全面幫辦實事
在重點精準幫扶的同時,面向全村其他困難群眾,他更是一點不放松,畢竟作為第一書記,他很明白,幫扶不只是幾戶人幾個人的事情。在領導、社會愛心企業及愛人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奉獻下,積極奔走,發揮從事慈善募捐的經驗優勢,把捐贈幫扶力量盡可能的匯集到貧困村和貧困戶上。2017-2019年,先后協調落實各類捐贈幫扶措施21項,經常性開展捐贈慰問活動,協調幫扶捐贈凈水器、衣服、鞋帽、學生文具、大米、助聽器,協調為全村幫扶安裝太陽能路燈21盞等等,總計折合資金70多萬元。2020年以來,先后通過協調單位及國家能源局,申請盤龍村西溝養殖小區通動力電項目、盤龍小學取暖項目、盤龍村人居環境改善幫扶、合作社200畝燕麥種植項目、良種馬養殖項目等,共計資金100萬元。極大地緩解群眾的生活困難開支,助推養殖產業發展,亮化美化村莊環境,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
來盤龍村三年時間,讓鄭強始終放不下心的還有一樁難事,那就是盤龍小學學生冬季取暖問題。盤龍小學是全縣唯一的一所村級寄宿制完小,從幼兒園到六年級,附近全莊、站溝、張呂、年莊四村三年級以上的學生要到盤龍小學就讀,小小年紀就要住在學校,尤其到了冬天,看見一張張稚嫩的面孔凍的瑟瑟發抖,鄭強暗暗下定決定,一定要解決他們冬季宿舍取暖問題。功夫不負有心人,得益于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國際合作司兩個黨支部與盤龍村黨支部結對共建關系,通過多次向國家能源局領導匯報,終于爭取到了20萬元幫扶資金,目前項目完成前期規劃,正在簽訂施工合同。今年,孩子們就可以過一個溫暖的冬天了。
有序推進項目政策落實
當然,在落實國家各項到村到戶扶貧政策項目上更是親歷親為,鉆研政策、組織協調、宣傳動員、督促落實。“一戶一策”、“三變改革”、“六大產業”、道路硬化、光伏發電、村莊綠化、危舊房改造、庭院硬化、旱廁改造、勞動力培訓、醫療養老保險收繳等各項工作都有序開展,全面完成,并能走在全鎮的前面。但是,他也深刻認識到,這才是盤龍村脫貧攻堅的一部分,貧困戶產業還未穩定壯大,鄉村旅游也只有簡單規劃,鞏固提升任務還很大,責任很重,必須更加努力上心。
積極規劃發展產業建設
自當第一書記駐村摸清全村實際情況以來,他同村“兩委”班子就為盤龍的發展前景做好定位:當前經濟主要來源為務工、長期主導產業為馬牛羊養殖、年輕后進產業為鄉村旅游。
為助力脫貧攻堅,增加農民收入,因地制宜,引導支持本村致富帶頭人張彥青、楊強強建成養殖小區,帶動本地群眾發展規?茖W養殖產業,通過“養殖小區+合作社+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模式助推脫貧攻堅,鞏固脫貧成效。養殖小區依托合作社資質背景,立足實際,在盤龍村西溝養殖小區大力發展養牛、馬、羊主導產業,力爭規模養牛數量達到200頭以上、馬200匹以上、羊400只以上。逐步將全村馬牛羊養殖轉移出村內生活區,提高村內環境衛生水平,將目前傳統分散養殖形式向科學規模養殖轉型。通過與盤龍村支部共建單位國家能源局規劃司黨支部溝通協調,爭取落實了養殖小區動力電項目,為盤龍養殖小區建設解決了實際生產難題。
盤龍村高寒陰濕,糧食作物產量很低,經過多次與村上養殖戶了解,與村兩委干部商議,最終確定了以飼草種植反哺馬牛羊養殖的循環型產業發展規劃。定下了這個發展路子后,鄭強積極與國家能源局聯系溝通,共爭取到了30萬元扶持資金。2020年投資10萬元發展燕麥種植200畝;投資20萬元,以每匹2萬元的資金扶持購進良種馬,保成本提供給全村養馬貧困戶,每戶投入一匹良種母馬,與本村伯益牧業合作社汗血寶馬交配,逐步改良盤龍村馬養殖產業品種,產下的良品馬駒,由合作社按照收購保底定價回收。計劃用3-5年時間改良盤龍村馬匹養殖品種,提高馬匹質量和售價,通過走高品質路線實現農戶增收。扶持戶每年繳納4000元費用作為村集體經濟積累,持續五年時間,共計繳納20000元。村集體經濟用20000元/戶的投入循環保成本扶持后續發展良種馬繁育產業,促進盤龍村馬匹養殖行業穩步發展壯大,形成觀賞馬、騎馬、賽馬、肉馬多元化經營。通過飼草種植+馬牛羊養殖的產業發展模式,示范帶動其余農戶發展飼草種植,現有養殖戶擴大規模,為鄉村振興戰略先行探索一步,奠定盤龍村堅實的產業發展基礎。
盤龍村又名盤龍鋪、大震關,宋開寶間置盤龍寨,明于盤龍鎮設巡檢司,處關山和盤龍山山谷地帶,也是秦非子牧馬的地方,清水的東大門。森林與草原相間、丘陵與溪河相映、盤龍山與臥虎崖相存,馬肥牛壯綿羊似云朵,氣溫涼爽、云霧繚繞、木秀花艷、風景秀麗、民風淳樸,是一個休閑避暑、觀光旅游的美麗村莊。借助自然資源優勢和深厚的歷史文化遺存,鄭強先后動員支持有發展意愿的村民,成立清夢鄉村旅游合作社及“非子牧”農家樂,發展微型鄉村旅游產業,目前正常運行。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