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8/BeyondPic/2019-11/12/1911121610c5df5792aad76676.png)
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清水縣緊盯分散特困人員供養中存在的問題,以保障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為出發點,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分析原因,認真研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保障每一位特困人員生活安心、靜心、舒心、健康,安享幸福晚年。
為切實解決分散特困供養人員“視覺貧困”問題,及時制定出臺《進一步加強分散供養特困人員關愛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從基本生活、照料服務、疾病治療和殯葬服務四方面工作入手,著力抓落實、抓督查、抓問效,實現了889名特困供養人員關愛服務全覆蓋、可持續,為全縣如期脫貧夯實了社會兜底保障基礎。
嚴格落實監護責任。按照“有愛心、有耐心、有能力,長年在家不外出,且鄰近便于照顧”的原則,以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成員為主,為全縣所有分散特困供養人員篩選確定監護人,并簽訂監護協議,明確監護人對特困供養人員基本生活、日常照料、疾病治療、喪葬服務四方面的監護責任,靠實監護人為特困人員代購生活用品、整理居室環境、清潔個人衛生等基本義務,重點明確每名監護責任人每月至少為特困供養人員換洗床單和衣物3次、理發1次,確保特困供養人員長年生活有人管護、住院就醫有人陪護、生活安全有人監護。
![](/Files258/BeyondPic/2019-11/12/191112161032a2988bf85fe0da.png)
健全探視走訪制度。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建立鄉鎮主要領導負總責,每名特困供養人員由鄉鎮包村領導、駐村干部、駐村工作隊隊(組)長、村干部四級聯合包保機制,切實做到鄉鎮主要領導每季度不少于1次、包村領導每月不少于1次,駐村干部、駐村工作隊(組)長和村干部每周不少于1次上門探視走訪。每次探視走訪,必須做到“六查三問一監督”,即:查吃飯穿衣、查生活用品、查日常飲水、查起居衛生、查個人面貌、查生活安全,問需求、問健康、問滿意度,監督評判監護責任人日常監護是否到位,督促監護責任人充分履行監護責任。
統籌整合養老資源。進一步提高全縣44所鄉鎮“五保家園”使用效率,要求鄉鎮采取“上門動員、幫助搬遷、拆危倒逼”等多種形式,組織生活面貌差、生活環境差、個人衛生差的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入住現空缺的73張床位。按照就地就近、方便管理原則,明確“五保家園”所在村村主任擔任院長,依靠村“兩委”班子成員和鄰居對入住“五保家園”的特困人員進行統一管理,并著力推動老人之間互助協作、互助照護,督促鄉村組織采取“以舊換新”方式,為特困人員發放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衣物,確保特困供養人員穿著及精神面貌良好。
強化關愛服務保障。全面落實護理補貼制度,根據特困供養人員生活自理能力,分全護理對象每人每月(一檔)300元、半護理對象每人每月(二檔)200元、全自理對象每人每月(三檔)100元三個檔次,按月將特困供養人員生活護理補貼足額打入監護責任人“一折通”,激勵監護責任人全面履行監護責任。全面探索醫養結合模式,與有資質和條件好的“仁濟中西醫結合醫院”建立協作關系,對有看病就醫、康復治療、醫療保健需求的特困供養人員,采取免費全程接送、免費換新衣一套、住院護理、定期體檢等方式,進行全方位的關愛服務。全面落實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婦聯《關于切實做好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監護照料服務的通知》精神,積極動員基層婦聯全面開展“巾幗暖人心”活動,發動鄉村婦聯組織每月至少進村入院1次,對特困供養人員居住環境和個人衛生進行全面整治,積極營造人人關心、關愛特困供養人員的良好社會氛圍。
今年以來,全縣采取“以舊換新”方式,為全縣889名特困供養人員更換新衣物1778套(其中:秋冬各一套),被褥、帽子、鞋子和襪子各889件(個),消除了“視覺貧困”,做到了應養盡養。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