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7596149259036222.jpg](/Files258/BeyondPic/2019-9/4/1567596149259036222.jpg)
近年來,清水縣將創建國家衛生縣城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緊密結合,與全域無垃圾縣創建工作相結合,下大力氣解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建、環境衛生、飲用水和食品安全、重點場所衛生、醫療服務、病媒生物預防控制、鄉鎮農村環境衛生”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全力以赴推進創衛工作。
清水縣委、縣政府把“創衛”工作定位為“一把手”工程,以加強城市建設為切入點,以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提高管理水平為突破口,以改善人居環境和提升市民素質為重點,堅持推行提升城市形象品位、提升環境衛生面貌、提升人居環境質量、提升健康服務水平的“四提升”工作措施,促進創衛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堅持規劃先行,嚴格執行城市總體規劃,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積極實施新城開發、舊城改造,縣城規劃區東至永清杜溝、西至紅堡西城、南接城區“八大塬”一線、北至永清樊峽,遠景規劃區面積控制在30平方公里。按照“東西延伸、南北拓展、舊城改造、產城融合、功能完善”的思路,著力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高標準建成牛頭河十里風情線、軒轅廣場、充國廣場、火車站廣場、軒轅大道、迎賓大道、紅崖路、縣體育場和軒轅湖公園等一批城建項目,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7.8平方公里,城區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6.6平方米。
按照“謀劃大交通、建設大通道、構筑大樞紐、連接自然村”的發展思路,全力推進交通道路大突破。城區主干道安置隔離帶59公里,加大機動車、自行車、摩托車停放和隨意穿行的管理力度,維護了井然有序的交通秩序。260個行政村通上了水泥路或瀝青路、1028個自然村基本實現了交通通暢。
堅持把垃圾清運管理、實現日產日清作為衛生達標綜合整治戰役的重點,把城鄉結合部、交通干道、背街小巷作為環境衛生治理的關鍵,突出抓好“治臟、治亂、治差”三項工作。累計籌措環衛建設資金1300多萬元用于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城區污水處理廠規范運行,日處理能力6000噸,污水處理率95%。
依托新一輪退耕還林、三北五期造林等項目,精心打造邽山生態園和小泉峽生態文化旅游風景區,全縣林地面積增加到124.1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5.01%,新增城區綠地1萬平方米。
堅持政府推動、群眾參與,因地制宜、財政獎補,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改變農村衛生環境,改善群眾生活品質,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止2018年底,已實施衛生改廁15028戶。2019年計劃完成10000戶改成任務,使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47%以上。
充分依靠群眾力量,強化公共設施保護措施,在每個單位、街居都配備了督導員,對踐踏草坪、損壞公物等現象進行檢查監督。大力開展治理城市“牛皮癬”活動,對城市“小廣告、小張貼、小名片”進行集中清理,累計清除面積2萬余平方米。
實行城區環境衛生全天候“流動保潔”,清掃保潔面積達到16.8萬平方米。各單位嚴格按照“門前三包、門內達標”工作要求,認真落實單位和社區衛生責任,周五定期開展健康教育和衛生檢查評比活動,各社區衛生服務覆蓋全城,形成了全民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城鄉環境衛生干凈整潔,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明顯提升。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