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為進一步全方位、多層次反映改革開放40年來清水縣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建設以及脫貧攻堅等各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的氛圍。開設【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專欄,通過宣傳改革開放40周年全縣變化成就,全面反映在黨的領導下清水人民生活發生的大變化,進一步激發全縣上下打贏脫貧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決心。
【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年】
清水:昔日破舊土坯房 如今寬敞新洋房
![](/Files256/BeyondPic/2018-10/30/16081511329036e1ee5cc4cc81.jpg)
曾經的破舊土坯房早已不見蹤影,一排排寬敞明亮的新樓房拔地而起;泥濘難走的鄉間土路早已告別歷史,一條條硬化的水泥路貫通各個村落……這就是改革開放40年來,清水縣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勃勃生機。
![](/Files256/BeyondPic/2018-10/30/18102916435c4b19056b89ce33.jpg)
(清水農村昔日破舊的土坯房)
改革開放40年來,清水的鄉村,建設全面小康新農村的熱潮處處涌動。農村經濟全面繁榮,農村面貌顯著改善,農民收入大幅提高……鄉村,這一傳統意義上的地理名詞,如今已不再是封閉困守的社會空間。
![](/Files256/BeyondPic/2018-10/30/1810291643d8332a5a7beab2de.jpg)
(建設中的農民住房)
自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40年來,清水縣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建設以及脫貧攻堅等各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特別是農村面貌、農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處處可見的美麗鄉村是這一巨大變化的最直觀感受。
![](/Files256/BeyondPic/2018-10/30/1810291643d72d2e2a0dea3840.jpg)
(農民的幸福新居)
40年來,清水農村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穩步推進,農村面貌和環境明顯改善。如今,綠水青山緊相依,花園別墅水泥路,自來水、沼氣灶、文化廣場樂融融……在清水,這樣的鄉村美景不是一村一院,只要行走在軒轅故里,處處可見青山綠水環抱、藍天白云掩映著的美麗鄉村。
目前,清水縣4.6萬戶19萬余群眾住上了新房子,人均住房面積由原來的不足6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米以上,農村磚房率達到了83.5%。
![](/Files256/BeyondPic/2018-10/30/16081511326a55e7e15d710ace.jpg)
美麗鄉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歷年來,清水縣持續加大美麗鄉村建設力度,一屆接著一屆干,美麗鄉村建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績。一幅幅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的美麗鄉村畫卷,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肯定,也受到來縣旅游、觀光、學習、考察人員的交口稱贊,讓清水美麗鄉村建設在全市乃至全省贏得了良好口碑,走在了前列。
![](/Files256/BeyondPic/2018-10/30/180817165470b3521373929eb5.jpg)
清水縣圍繞易地搬遷型、產業支撐型、舊村改造型、勞務帶動型、災后重建型五種建設模式,累計建成各類新農村205個。成功打造了22個省、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和147個縣級整潔村,形成了莊天二級公路沿線等5條美麗鄉村示范帶。
![](/Files256/BeyondPic/2018-10/30/18081716544326894902624a24.jpg)
富民產業支撐美麗鄉村建設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住房條件是衡量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它從另一方面反映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財富積累情況。清水縣以富民產業支撐美麗鄉村建設,以培育富民產業為重點,加大力度推進綜合扶貧開發,努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夯實群眾脫貧致富基礎,加快奔小康進程。
![](/Files256/BeyondPic/2018-10/30/1709121741b737d5e2af63f79a.jpg)
在不斷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清水縣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生態、區位、資源等優勢,以增加群眾收入為目標,堅持“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突出抓好林果產業、畜牧養殖、大棚蔬菜等富民產業,著力培育特色經濟。
![](/Files256/BeyondPic/2018-10/30/1808101925b3cd6c278b730843.jpg)
清水縣結合實際,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幫助群眾開辦網店,大大拓寬花椒、小雜糧、干鮮果、土蜂蜜等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渠道。還充分發揮傳統村落農耕文化、田園風光、山水資源、特色產業等優勢,大力發展以農家樂、休閑觀光、農產品采摘等為主的旅游經濟,把生態優勢轉化為鄉村產業的發展優勢,讓農民實現一個個看得見的多渠道的產業收入、多元化的經濟收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增添群眾的幸福感。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