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6/BeyondPic/2018-10/10/1808281726d818c2eedb51e50f.jpg)
清水縣深刻把握脫貧攻堅決戰決勝關鍵時刻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等系列重要論述,健全機制,豐富內容,著力解決群眾內生動力不足方面突出問題,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的思想和精神力量。
堅持“四個結合”。堅持把“精神扶貧”與文明城市創建相結合。不斷深化對新形勢下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認識把握,切實增強精神文明建設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構建起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崛起跨越與文明創建深度融合的工作格局。堅持把“精神扶貧”與全域無垃圾治理相結合。教育引導群眾講究衛生,養成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提升農村群眾幸福感,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愿望。堅持把“精神扶貧”與法治清水建設相結合。深入開展法律進鄉村、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醫院、進小區等“八進”活動,增強法律意識,積極為脫貧攻堅提供法律保障,強化農村廣大居民的自強精神。堅持把“精神扶貧”與農村“三變改革”相結合。認真貫徹落實省、市農村“三變”改革推進工作會議精神,把農村“三變”改革落地見效作為加快推進精準脫貧致富的有力抓手,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引導群眾用足用活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村級積累等多項好政策,積極探索推行“1+N+3”產業聯合體“三變”模式,幫助貧困群眾選準脫貧致富的路子,進一步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破解“三農”難題,促進產業發展,助推脫貧攻堅。
搭建“三大平臺”。辦好“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內強群眾素養。制定印發了《清水縣“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建設實施方案》,按照“六有標準”建成“新時代農民講習所”282個,組建縣鄉村三級講習隊伍186支,開展講習活動650場(次),受教育群眾6萬余人(次)。推進“光榮脫貧戶”典型事跡宣講,增進致富信心。共評選光榮脫貧戶274戶,開展“光榮脫貧戶”典型經驗巡回宣講478場(次)。同時,組成縣級宣傳宣講團深入18鄉鎮,依托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開展巡回宣講,推進脫貧攻堅與治愚增智、提升致富能力相結合,切實轉變個別貧困戶“等、靠、要”的思想。開展“百人百課百講”理論宣講,凝聚思想共識。圍繞學好新理論、講清好政策,開展“百人百課百講”活動803場次,切實讓貧困戶了解認清脫貧攻堅的形勢和政策,解決思想認識存在的問題,不斷堅定脫貧信心,增強脫貧內生動力。
突顯“四種方式”。辦好集體婚禮。8月16日在軒轅湖公園舉辦“緣定清水.攜手一生”主題的集體婚禮,10對新婚青年婚禮現場發出婚事簡辦、喜事新辦、抵制高價彩禮倡議,號召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婚嫁觀和消費觀,不為物質、錢財所累,自覺抵制高價彩禮,自覺抵制盲目攀比、鋪張浪費的辦事方式,重建婚嫁道德標準,防止因婚借貸、婚后還貸,以實際行動破舊立新、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管好村級理事會。組建村級紅白理事會264個,健全完善紅白理事會章程,不斷增強紅白理事會治理能力,強化對農民群眾的教育、管理和約束作用,通過開展民主評議,用群眾的力量,對涌現出的好人好事進行褒揚,對反面典型進行曝光,引導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樹立起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文明禮讓道德觀念和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的良好社會風氣。用好鄉賢能人。通過走訪調查,推選組成有一定影響、公道正派、有奉獻精神、熱心公益、群眾威信高的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致富能人等鄉賢能人隊伍,充分發揮他們在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實施鄉規民約、調解糾紛、涵養文明鄉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之成為村民勤勞致富的帶動者,文明鄉風的引導者,道德教化的示范者,矛盾糾紛的調處者,鄉村管理的監督者。演好文藝節目。組織18鄉鎮和縣直文化部門編排獨角戲《我要脫貧》、小品《懶漢脫貧》、快板《扶貧政策宣傳歌》等精神扶貧主題文藝節目,豐富干群精神文化生活,提振脫貧信心。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