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6/BeyondPic/2018-8/8/180808111573dfe54b4a59487a.jpg)
麥池村位于清水縣秦亭鎮西北部9公里處,全村有10個自然村、178戶766人,耕地面積3853畝。2013年底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9戶444人,2014年至2017年累計減貧30戶139人,剩余貧困人口69戶305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39.8%。今年以來,麥池村搶抓機遇,按照“黨建引領、合作社帶動、多方入股參與、多元產業并進”的思路和“十個一”的工作措施,加快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是核清一批村級集體資產。結合全縣農村清產核資工作,對全村集體所有的資金、資產、資源進行全面清理,核實了農村“三資”底數,明晰了產權關系,建立了“三資”管理臺賬,為村集體“三資”參與“三變”改革提供了基礎依據。全村核實的集體所有資產中,集體資金有互助資金雙助貸及占用費115萬元;固定資產有村委會辦公用房8間120㎡,辦公設備(電腦、桌椅、打印機等)23件,村陣地在建工程 272㎡,村文化廣場1100㎡,五保家園4間120㎡,雞舍100㎡,產業基地管護房3間75㎡。
![](/Files256/BeyondPic/2018-8/8/1808081115b6ecfdb2068dd854.jpg)
二是制定一個產業發展規劃。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結合當地土地資源和氣候條件,在農業、畜牧部門的指導下,村兩委和駐村幫扶工作隊按照“村集體+合作社+基地+種養大戶+貧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制定“三變”改革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養蜂、養雞、高原夏菜、中藥材四項有基礎、見效快的產業項目,明確了經營主體、集中養殖規模、項目資金來源、入股合作方式和帶貧責任。產業規劃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確定后,上報鎮政府審核,再到全村公示。2018年,麥池村“三變”改革產業發展規劃集中養蜂80箱,帶動農戶分散養殖320箱;集中養殖放養雞500只,帶動農戶分散養殖2000只;集中種植架豆王200畝、蘿卜50畝,同時示范種植葫蘆、包菜、香菜、辣椒、大蔥等高原夏菜20畝,帶動農戶分散種植架豆等高原夏菜100畝;規劃引進大戶集中種植中藥材牛子300畝、板藍根210畝。
三是培育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始終把加強黨的領導作為“三變”改革的政治保證,充分發揮黨支部在“三變”改革中的 “主心骨”和引領作用,在培育發展已組建的鄉情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按照“村社合一”的要求,以黨支部為引領成立萬家富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選舉村黨支部書記兼任合作社理事長,村委會主任、文書兼任理事,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兼任監事,農戶入社申請經理事會討論通過后,全部納入合作社社員造冊登記,并頒發社員證書。目前,全村有128名群眾申請加入了村級合作社,其中貧困戶入社99戶,實現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全覆蓋。鎮村兩級和駐村幫扶工作隊統籌指導合作社的發展運營,村委會無償提供辦公場所,實現了合作社有營業執照、有章程、有工作制度、有職責分工、有辦公場所、有會議室(培訓室)六有,并正式掛牌運營。
![](/Files256/BeyondPic/2018-8/8/1808081115ebd5a980fa69743f.jpg)
四是確定一套“三資”入股方式。根據“三變”改革產業發展規劃和合作社產業發展需求,探索確定“村集體資產入股、到戶項目入股、土地入股、勞動力入股、能人技術入股、資金入股”六種入股方式,為合作社產業發展提供“三資”保障。1、村集體資產入股,確定以集體所有的100㎡雞舍和75㎡產業基地管護房等可用于合作社產業發展的資產入股,每平米折價300元,共折資入股5.25萬元;2、貧困戶到戶扶貧項目入股,架豆項目每畝折資入股1000元,中蜂項目每箱折資入股700元;3、農村土地入股,每畝每年折資入股80元;4、農戶勞動力入股,每個勞動力每天投勞折資入股60元,年度入股按投勞天數計算;5、養蜂能人以技術入股負責管理,分紅按養蜂產業純收益的40%計算;6、各方資金入股,村集體以鎮政府和幫扶單位投入到村的產業發展資金入股8萬元,合作社以到社扶持項目資金入股7萬元、村級供銷社補助資金入股4萬元、貸款資金入股3萬元;農戶以六大產業扶持資金和閑置資金入股,以具體入股資金量計算。
五是動員一批農戶參與“三變”改革。圍繞合作項目和入股方式,由駐村幫扶工作隊員、幫扶干部、村組干部入戶宣傳全村“三變”改革產業發展規劃和“三變”改革的多種入股方式,動員引導農戶積極參與“三變”改革,優先吸納貧困戶以扶貧項目、土地、勞動力和產業扶持資金入股村級合作組織。目前,村兩委已將扶持到戶的200畝架豆項目按人均0.6畝的標準匹配到69戶未脫貧的貧困戶并以項目折資入股,10戶貧困戶以到戶項目物資80箱中峰入股,40戶群眾以276.8畝土地入股,67名群眾以勞動力入股長期參與合作社用工,6名合作社發起人每人以5000元入股,入股農戶累計達到128戶,實現了2013年底9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合作社全覆蓋。合作社對村集體和農戶入股資源、資金、項目逐項造冊登記,規范建立了入股臺賬,并在全村公示,做到公開入股、群眾認可。
![](/Files256/BeyondPic/2018-8/8/180808111588d3f017461fdfed.jpg)
六是制定一個折股量化標準。針對入股方式的多樣性,由合作社理事會和村兩委、駐村幫扶工作隊召開聯席會議,結合實際提出合作社“三資”入股折股量化方案,按照每1元占1股的標準,對所有入股資金、資源、資產進行折股量化。折股量化方案經合作社社員(股民)大會討論通過后,在全村進行公示。經折股量化,合作社累計入股“三資”折資700644元(股),其中村集體以圈舍、管護房等村集體資產和到村產業幫扶資金入股折資132500元(股);合作社以財政扶持補助資金和貸款資金入股140000元(股);農戶以土地入股折資22144元(股)、架豆項目入股折資200000元(股)、中蜂項目入股折資56000元(股)、勞動力入股折資120000元(股);6名合作社發起人資金入股30000元(股)。通過折股量化,做到了入股有標準、股份有臺賬、分紅有依據。
七是商定一套股比分紅方案。按照一個產業、一套分紅方案的原則,由合作社理事會和村兩委、駐村幫扶工作隊召開聯席會議,針對養蜂、養雞、架豆種植、蘿卜種植、中藥材種植項目分別提出股比分紅方案,分項目召開股民大會討論確定,在全村進行公示。針對架豆產業,確定“長期入股+保底分紅+利潤分紅”的方式,在每畝架豆項目折資1000元作為當年未脫貧的貧困戶股金長期入股合作社、每年保底分紅不低于股金的10%,土地入股每畝每年保底分紅80元,勞動力入股保底分紅每人每天60元的基礎上,經營利潤按6:2:2的比例進行分紅,即60%用于農戶入股分紅、20%劃入村集體收入用于村級公益事業建設、20%用于合作社滾動發展資金。針對養蜂產業,確定4:4:2的比例進行分紅,即經營利潤的40%作為貧困戶的入股分紅(保底分紅不低于到戶項目的10%),40%作為能人管理的技術入股分紅,20%用于合作社滾動發展資金。針對養雞產業和蘿卜產業,在土地入股每畝每年保底分紅80元,勞動力入股保底分紅每人每天60元的基礎上,確定5:4:1的比例進行分紅,即50%劃入村集體經濟、40%用于農戶土地和勞動力分紅、10%用于合作社滾動發展資金。針對中藥材種植項目,由引進的種植大戶負責藥材種植、收購、銷售,并提供管理所需物資,農戶負責日常管理,經營利潤分紅大戶占80%、農戶占20%。
![](/Files256/BeyondPic/2018-8/8/18080811156711a135b5eab113.jpg)
八是簽訂一份正式入股協議。由村兩委、駐村幫扶工作隊、合作社理事會和股民代表商議制定入股協議,經工商、農業、司法、公證處等單位審核后,由合作社與村委會、合作社(能人大戶)與入股農戶分別簽訂入股協議,確定入股時間、入股方式、入股量及折資金額、占股份額、分紅方式、分紅比例、分紅時間和股權變更方式等,明確協議雙方的權利、義務及風險責任,協議一式三份(合作社、村委會、入股農戶各一份),并同步發放股權證書。
九是推進一批產業合作項目。鄉鎮黨委政府負責統籌指導,村兩委、駐村幫扶工作隊和合作社確定發展思路全力推進,幫扶單位積極協調涉農部門落實項目扶持,幫扶干部和廣大群眾共同參與,合力推進“三變”改革工作有序開展。目前,累計落實扶貧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20萬元,新修產業路6.7公里,正在配備拖拉機、旋耕機、播種機等農機設備;落實到戶架豆項目200畝、中蜂養殖項目80箱,由貧困戶入股合作社;落實幫扶資金5.485萬元,新修雞舍100㎡、產業基地管護房75㎡、購買雞苗500只、整地200畝,并作為村集體資產入股合作社;落實合作社財政支持發展資金7萬元,村級供銷社建設資金4萬元,作為合作社股份滾動發展。通過項目和資金扶持,有力地保障了養蜂、養雞、架豆、中藥材產業的規;洜I。
![](/Files256/BeyondPic/2018-8/8/1808081115de657d35d00aa960.jpg)
十是辦好一次現場分紅儀式。按照“一個產業每年至少分紅一次”和“見效一個、分紅一個”的原則,結合產業經營實際,分批次開展產業分紅。目前,合作社經營的200畝架豆正在采摘銷售,每斤架豆平均售價1元,預計收入達到30萬元,純收益10萬元,9月底架豆采摘銷售完畢后,由合作社進行經營收支決算,建立年度分紅臺賬,村兩委和駐村幫扶工作隊組織舉行現場分紅儀式,以現金方式兌現入股農戶分紅,實現“三變”改革的開門紅。
(天水在線編輯:呂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