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在秦亭鎮麥池村“三變”改革百畝架豆種植基地里,全鎮各級干部、第一書記和廣大群眾一起,紅紅火火采摘上市的架豆。當天,秦亭鎮組織全體干部、各村第一書記深入麥池村,進一步學習交流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方式,親身感受和觸摸全鎮農村變革的強勁脈搏,為實現“兩個全覆蓋”解決干部的思想顧慮,打下堅實的經驗基礎。
“借雞下蛋”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
“只能吃蛋,不能殺雞。”秦亭鎮麥池村第一書記蔡虎強形象地比喻三變改革帶來的變化。今年麥池村按照“三變”改革的要求,成立以黨支部為引領的“三社合一”萬家富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探索出了“土地入股收益保底、項目入股集中經營分紅、勞動薪酬推動就業增收”的模式,按照“合作社+基地+種植大戶+貧困戶”的方式構建產業鏈條,將全村的69戶貧困戶全部納入合作社,按人均0.7畝的標準入股,種植架豆200畝,由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在收益分配上采取保底分紅和二次利益分配的方法,每畝入股土地保底分紅80元,每投工一天每人保底分紅60元。在保底分紅的基礎上,經營純收益采取“631”二次利益分配的模式分紅,即:提取純收益的60%作為農戶扶貧到戶項目(如資金、物資)入股分紅;提取純收益的30%歸入村級集體所有,用于村級公益事業建設;剩余純收益的10%作為合作社管理人員工資和土地、勞務入股的二次利益分配,具體為資金入股每500元占1股,每5畝土地占1股,每10個勞動力占1股,推動“三變”改革落地生根。同時,為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合作社示范種植特色高原夏菜20畝,飼養放養雞500只,引進藥材種植大戶,采取種植大戶負責藥材種植與收購銷售,農戶負責日常管理,按照種植大戶提供生產物資和種植占收益的80%,農戶提供土地和日常管理占收益20%的合作方式,種植中藥材牛子300畝,板藍根210畝。通過以上模式的運行,實現群眾收入從原來的僅獲得土地種植收入、務工收入到“入社參股分紅金、基地勞動賺薪金、資源抵押變資金”的轉變,有效激活了閑置土地資源,實現了群眾增收。
“突出主體”讓掛牌的合作社轉起來
秦亭鎮耕地面積廣、地理條件好,但是今年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傳統的糧食種植效益日漸低下,農民“守著良田難致富”的問題非常突出。為充分發揮合作社的帶動作用,以三變改革引導貧困戶多渠道增收致富,全鎮緊扣產業發展實際,在實現合作社、貧困戶入會全覆蓋的基礎上,緊抓夏季復種蔬菜的有利時機,引導農戶900余畝土地入股合作社,以規模化種植蘿卜、大白菜為主,按照土地、勞務入股保底分紅,純收益二次占股分紅的方式,多方式增加貧困戶收入,為明年全鎮三變改革、合作社運營積累寶貴經驗。
“引鳳入巢”讓產業附加值升起來
在各村架豆種植點,雇傭的貧困戶正在給剛采摘來的架豆分類篩選包裝。秦亭鎮黨委書記張華偉說:“秦亭鎮今年的架豆豐收了,我們要重點做好種產銷全產業鏈,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銷售問題,才能真正做到產業增收”。目前,秦亭鎮各級干部已多方聯系引進甘谷、武山等地蔬菜收購商4家,統一收購架豆2萬斤,實現了開門紅,預計今年的1000畝架豆將為村集體、全村群眾帶來收入300余萬元,真正探索出產業富民的新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