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是貧困戶,為生活四處奔波,但現(xiàn)在村里有了‘金果子’,村民都想奔小康。”現(xiàn)年55歲的脫貧戶陳永峰說,他近期在考駕駛證,再準備買一輛小車,可以自駕旅游,“現(xiàn)在生活富裕了,水泥路都通到山上,農民出行便利,可開車上山種地,也能隨時下山旅游。”
陳永峰是甘肅天水市清水縣土門鎮(zhèn)梁山村村民,幾年前,他還在因家庭貧困、收入低微而煩惱。陳永峰家里有20畝地,分別種植小麥、玉米、土豆等。除去人力物力,他家每年的收入只有幾百元,還不夠第二年買種子、化肥等農用品。陳永峰回憶,當時孩子上學的錢都是從鄰居家借來的。
從2013年前起,陳永峰將家里的地勻出6畝種植蘋果。其中已掛果的大樹有2畝,去年受“壓貨”影響,只收入1萬多元。他很期待小樹2年后掛果,這樣就可多增收了。
“困難期已經過去。”陳永峰說,通過學習專業(yè)的種植技術,現(xiàn)在能“毫無壓力”將果樹種好。子女也已長大,有能力務工掙錢,現(xiàn)在也奔著“小康生活”去了。
梁山村村主任陳桂榮介紹,之前村民們靠種地打工維持生計,自2013年大面積發(fā)展蘋果產業(yè)以來,村里許多年輕人都選擇在家種果樹。“有果樹的家庭,90%都不是貧困戶。”陳桂榮說,由于當?shù)赝临|好,成熟的蘋果口感香甜,受全國各地消費者追捧,所以近年來村里的蘋果利潤尚好,一畝地能收入近1萬元。
“先前村里沒有形成產業(yè),農戶種植小麥玉米僅能維持生存。”梁山村黨支部書記馮小明稱,該村位于山區(qū),是全縣深度貧困村,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13戶。2013年,村里明確了產業(yè)帶動農戶致富的發(fā)展方向,至今已初具規(guī)模。
令馮小明印象深刻的,還有村里另外一家因產業(yè)脫貧的農戶。農戶家男主人名叫梁世珍,年輕時從事販豬生意。由于收入不穩(wěn)定,且家中人口眾多,經濟壓力全壓在他一人肩上。
常年和豬“打交道”,有養(yǎng)豬經驗的梁世珍得到扶貧幫助后,貸款修建了豬廠。此外,借精準扶貧政策,梁世珍家流轉了村里的荒廢土地,種了40畝蘋果樹,希望能通過雙手勤勞致富。
今年,梁世珍家的蘋果和豬產業(yè)收入預計達到6萬元。他說,幾十畝小果苗還未長成,再過幾年,不受天氣影響,每年能收入幾十萬元。梁世珍盤算著,等掙了錢,再擴建豬廠,也要招收更多的貧困戶到蘋果園打工,讓他們脫貧致富。
自從清水縣大面積發(fā)展蘋果產業(yè)以來,許多村民都選擇種果樹,有果樹的家庭,90%都不是貧困戶。
清水是國家扶貧開發(fā)重點縣,也是甘肅省集中連片特困縣。2013年底,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48萬人、貧困村121個。
近年來,為破解村級集體經濟薄弱、農民增收渠道不寬等現(xiàn)象,清水縣財政安排扶貧資金1億元開展精細、精確、精微的“繡花式”扶貧,在縣里全面發(fā)展富民產業(yè),扶持貧困戶建園3.39萬畝,戶均面積達7.83畝,新建養(yǎng)殖小區(qū)11個,發(fā)展規(guī)模養(yǎng)殖戶121戶。
不僅如此,清水縣還通過推廣,種植6萬畝全膜玉米、1萬畝脫毒馬鈴薯、0.65萬畝中藥材,帶動當?shù)刎毨糁赂弧4送猓摽h栽植的8.3萬畝連翹,受益貧困戶達3661戶。截至目前,該縣基本實現(xiàn)了貧困村特色產業(yè)全覆蓋。
(天水在線編輯:付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