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使命開啟新征程。剛剛勝利閉幕的黨的十九大確立了新目標、開啟了新征程。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清水縣屬媒體開展“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清水縣記者進‘百村’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蹲點看扶貧”采訪活動,全面展現全縣廣大干部職工群眾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激勵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黨的十九大的決策部署上來,擼起袖子加油干,瞄準目標撲下身,鼓足信心與干勁,在脫貧攻堅新征程上持續發力,努力開創新時代清水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
【宣傳十九大•蹲點看扶貧】
松樹鎮高標準打造美麗鄉村示范帶
![](/Files255/BeyondPic/2017-11/24/17112120098db3db6e000331d5.jpg)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中央對新時代“三農”工作提出的新思路、新要求。
![](/Files255/BeyondPic/2017-11/24/17112120109e37982c5457ad7f.jpg)
今年以來,松樹鎮以“14531”發展思路為主線,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突出“一線三點”,一線即“黑水眼——左李”15公里,三點即“時家村、杏林堡村、邵灣村”3個貧困村,通過“七化”做法,高標準打造美麗鄉村示范帶,讓群眾得實惠,讓群眾享成果。
![](/Files255/BeyondPic/2017-11/24/1711212010a29d0a227d21686b.jpg)
截至目前,共投資270萬元,打造代王、友愛等黑左公路沿線建設景觀節點7個,沿線村建設綜合性文化廣場4個,栽植行道樹15公里,修建仿古墻1150米建設瓦片景觀墻1000米,樹樁圍欄1500米,修建城墻垛1000余米,修建涼亭3座,廊廳30米。同時以三個貧困村為重點整合文化廣場建設、一事一議、村容村貌整治、公共維護等項目資金500余萬元,在三村共建設文化廣場2500㎡,舞臺3座,硬化道路11.9公里,建設酒瓶墻100米,瓦片墻600米,綠化2000㎡。
![](/Files255/BeyondPic/2017-11/24/1711212015bdc166990e276d3c.jpg)
規劃設計片帶化。充分發揮地理優勢,因地制宜,遵循依山就勢、山川結合、錯落有致、完善設施的原則,合理規劃出了美麗鄉村建設思路,通過“一線三點”片帶化建設,突出重點,以黑左公路沿線村為主,抓好“三點”建設,其他村整體推進,進一步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全鎮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新成果。
![](/Files255/BeyondPic/2017-11/24/1711212015f64a7c3ea6827a6e.jpg)
籌措資金多元化。依托文化廣場建設、村容村貌治理、縣級整潔村等項目籌資資金525.96萬元,嚴格按照“統籌安排、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記其功”的原則落實資金用途,同時全力發動群眾籌集廢舊瓦片、酒瓶、木樁等物品,變廢為寶,積極用于美麗鄉村建設,為全面完成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物資保障。
![](/Files255/BeyondPic/2017-11/24/171124144081c1b921f8ff4664.jpg)
節點打造精細化。建設美麗鄉村,松樹鎮“大小”并重,從小節點入手,從大方向把握,做到無處不精細。始終秉承嚴謹求實的態度,以“工匠精神”制規劃,以“繡花”功夫搞建設。在節點打造上,將精細化理念根植于建設的每一處細節里,讓精細真正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主旋律。比如在黑水眼處的迎客松,既展示松樹群眾熱情好客的一面,又讓人感受到松樹群眾就如這松樹一樣,堅韌不拔、奮發向上。
![](/Files255/BeyondPic/2017-11/24/17112120096c1267fffa078d4e.jpg)
功能布局人性化。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就是要讓群眾得實惠。松樹鎮結合各村發展基礎、人口規模、民俗文化等特點,遵循農村自身發展規律,適應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突出鄉村特色,保持鄉村風貌,實現村內生產、生活、生態功能的合理劃分和服務設施的合理布局,在文化廣場配備健身器材、修建涼亭,設置休息廊廳等,功能布局更加人性化,空間利用實現最大化。
![](/Files255/BeyondPic/2017-11/24/171121200936722dbc58d0cc75.jpg)
后續管理制度化。建立完善的后續管理機制,形成“鎮指導、村管理、戶管護”的“一指兩管”管理機制,并設立公共設施管理責任公示牌,進一步靠實管理工作責任,并定期監督檢查,確保有人管、管到位、用合理。
![](/Files255/BeyondPic/2017-11/24/1711212009b6194c0d2700c099.jpg)
產業培育規模化。產業發展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持續增加農民收入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中之重,松樹鎮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一核心任務,堅持“輸血”與“造血”并重,在培育致富產業方面積極作為,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引進了天森藥業,推行“1+5”土地流轉模式,實施藥材種植。同時采取“以短養長”的方式將連翹和核桃進行套種,為全鎮群眾增收培育后勁產業,截止目前,全鎮共有核桃園24000多畝,套種連翹3000余畝,種植中藥材12000畝。
![](/Files255/BeyondPic/2017-11/24/1711212009bdad13265597bdbc.jpg)
鄉風文明常態化。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大力推進鄉風文明常態化建設。美麗鄉村的建設,不只是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更是鄉風文明的不斷提升。松樹鎮狠抓全域無垃圾創建工作,為農戶發放“三筐一桶”,并在各村設立垃圾回收便民點,定期進行垃圾回收,專人經營,實現了垃圾的有效處理。通過大力實施環境衛生保潔、移風易俗,道德講堂、五星級文明戶、“清水好人”評選等各種活動,進一步提高鄉風文明程度,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Files255/BeyondPic/2017-11/24/171121202078ea12c83affdb5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