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了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展示十八大以來清水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主動作為,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全力以赴抓穩定,擼起袖子加油干的良好精神風貌和取得的豐碩成果。清水縣屬新聞媒體開設【獻禮十九大•見證清水發展點滴】專欄,縣委外宣辦組織新聞采編人員深入全縣各單位、鄉鎮和企業進行采訪,進一步激發全縣上下干事創業、拼搏奮進的豪情壯志,以優異的成績、良好的精神風貌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五年來全縣扶貧攻堅成效顯著、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農業經濟穩步發展、工業經濟提質擴量、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交通條件明顯改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獻禮十九大】
清水:美麗鄉村建設讓我過上好日子
初秋時節,走進秦亭鎮店子村新農村二期工程建設現場,這里一片忙碌景象,群眾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新農村附屬工程的建設。
“現在我們村的新農村主體工程已經全部完工,現在就剩下院墻、大門等附屬工程,我早上6點就開始在新農村干活,中午在工地吃點飯。是有些辛苦,可一想到能早早的住上新房,我就感覺有使不完的勁兒。”正在干活的雷得保邊擦汗邊告訴筆者。
近年來,清水縣搶抓全省“千村美麗、萬村整潔、水路房全覆蓋”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改善行動機遇,成功創建了16個省、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和112個縣級整潔村,通過重點公路沿線節點打造,形成了莊天二級公路沿線等5條美麗鄉村示范帶。
秦亭鎮店子村黨支部書記王建榮介紹說,“店子新農村二期工程共從立地條件差的店溝自然村、店子自然村、長溝村、喬李村搬遷農戶70戶,目前主體工程已經全部完成,正在抓緊實施附屬工程的建設,預計2018年春天就可以開始新村內巷道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爭取讓群眾早日搬進新居,住上安全舒適的新房。”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清水縣堅持“以政府為主導、鄉鎮為主體、部門全力配合、群眾主動參與”的工作思路,依托易地扶貧搬遷、災后重建、農村危舊房改造、城鄉一體化試點、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和新農村建設等項目,整合各類資金,探索出了易地搬遷型、舊村改造型、災后重建型、勞務帶動型、產業支撐型、農家樂觀光旅游型等6種新農村建設模式,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和美麗鄉村建設。
隴東鄉朱灣村一組村民朱滿銀說,以前這里都是老舊農村院落,土坯房占了絕大多數,村里道路也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濘難行,2012年我們村實施異地扶貧搬遷項目,2013年搬進上了新房子,基礎設施全部配套上了,加上現在核桃收入也不錯,生活有了信心,美麗鄉村建設讓我過上好日子。
在建設新農村的同時,清水縣不斷完善設施強功能。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思路,科學編制新村規劃,統籌整合易地搬遷、危房改造、美麗鄉村、一事一議等項目,累計投入各類資金16.21億元,建成各類新村172個,其中易地搬遷型74個、產業支撐型53個、舊村改造型5個、勞務帶動型16個、危房改造型24個,配套建成了通村道路、安全飲水、村級活動場所、村衛生室、幼兒園、文化廣場、電商中心等一大批農村基礎設施,創建了16個省、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和112個萬村整潔村,形成了莊天二級公路沿線等5條美麗鄉村示范帶。
壯大產業夯基礎。堅持把農民增收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內容,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思路,培育壯大“林果、畜牧、經作、藥材、勞務”五大優勢富民產業,累計建成干鮮果園53萬畝,養殖畜禽443.57萬頭,年均種植蔬菜11萬畝、中藥材5萬畝、創勞務收入11億元以上。初步形成了以種養業為主的永清鎮張楊村、以勞務產業為主的紅堡鎮賈灣村、以特色農家旅游為主的永清鎮杜溝村等一批產業支撐型示范村。
優化生態美環境。以道路為主線,以公路綠化、荒坡治理、村莊美化、節點造景為重點,大力實施退耕還林、行道樹栽植和村莊綠化工程,累計完成生態造林19.05萬畝,栽植行道樹1400公里,村莊綠化20多萬平方米,全縣森林覆蓋率達35.02%。成功打造了小泉峽等公路沿線百里生態長廊,建成了秦亭鎮趙堯等一批生態建設示范村。
培育文明樹新風。大力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萬名清水好人、道德模范、幸福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持續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數字電影放映、圖書共享等文明鄉風培育活動,全面推行農戶“門前三包”、“庭院三包”、環衛“十戶輪流值班”等環境衛生長效保潔機制,走出了一條鄉風文明共創共建的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之路。
美麗鄉村建設,不光要美在 “面子”,更要有“里子”。一個美麗鄉村,不僅要物質上富足,還得具有文明的鄉風民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