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清水縣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全省縣域經濟發展16項工作為重點,以發展牛頭河溝域經濟為牽引,緊扣脫貧攻堅和富民強縣目標,堅持創新驅動、人才為先、需求導向、差異發展原則,全面落實省上“三重”、“三一”工作方案,持續構建項目拉動、產業帶動、環境推動的“三動”格局。全力推進三次產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加快了縣域經濟發展步伐,走出了一條城鄉統籌、產城融合、突出特色的富民強縣之路。
持續發展現代農業。深入實施“4566”現代農業推進計劃,全面推行干鮮果園“園長制”,狠抓核桃產業空白村空白灣場廣覆蓋,做大做強以核桃、蘋果為主的干鮮果區域首位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多元增收產業,大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以每年2萬畝的目標推進沙棘種植,打造不同品種的千畝、百畝示范園,力促龍頭企業發展與產業基地建設相配套。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提高了農業的組織化、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程度。
培育壯大工業經濟。推進天河酒業技改擴建、華盛農業特色林果業融合發展、華博智源20兆瓦光伏發電、國家電投30兆瓦光伏電站等重點工業項目建設,扶持大元鑄造、中恒建材、天祥建材等企業上規升級,不斷做大以酒飲食品、農特產品精深加工、環保建材、清潔能源為主的工業規模,提高發展質量,扭轉下滑勢頭。以重點企業入駐為依托,全力推進黃門承接產業轉移園區、東關工業園區、紅堡工業園區和光伏產業園建設,努力打造工業轉型新平臺。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清水縣圍繞實施“旅游興縣”戰略,將文化旅游業作為重要支柱性產業來培育。加強與陜旅集團、常州恐龍園股份有限公司的跟蹤對接,力促上邽古鎮、中華軒轅城等項目落地建設。加快全民健身中心建設進度,提升邽山生態園、牛頭河峽谷觀光旅游長廊等景區景點建設檔次,著力培育鄉村體驗、健康養老、運動休閑等新業態,推動了“旅游+健康休閑養生”融合發展。建立投入、扶持、考核機制,抓好100個村級電商服務點建設,積極開展代言宣傳、品牌打造、微信直銷等活動,推動了電商產業蓬勃發展。
切實發揮項目支撐作用。學習借鑒牡丹江市的成功經驗,落實項目建設“六個清單”,全力以赴抓項目、促投資、穩增長。緊緊圍繞強化優勢、補齊短板、促進公平,爭取一批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推行“縣長直接抓審批、紀委一線問責督審批、組織部門研判班子促審批”的工作機制,聚力破解項目審批難題。發揮融資平臺作用,篩選和建立PPP項目庫和社會投資方資源庫,積極撬動和吸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破解融資難題。把招商引資作為重中之重,作為一把手工程,堅持“每月盤點、季度點評、年終考核”的推進機制,不斷形成了大招商、招大商的熱潮,不斷奪取招商項目數量、體量、質量新突破。堅持一手抓招商,一手抓落地,建立項目落實及流失責任追究制度,盯緊46個新簽約重點項目,力促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產。
(編輯: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