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2/BeyondPic/2016-12/1/1611232226f77ed7bc8bf7d317.jpg)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清水縣把脫貧攻堅作為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緊盯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差、公共服務水平低,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弱、增收門路少,縣域經濟和富民產業帶動能力不足的最大短板,堅持因人因地、因貧困原因、因貧困類型對癥施策,全力打好八個脫貧攻堅戰。
八個脫貧攻堅戰即:打好特色產業脫貧攻堅戰。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持續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推進行動,因地制宜培育提升林果、畜牧、蔬菜等五大富民增收產業,加快建設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特色農業基地;繼續實施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旅游扶貧和構樹扶貧工程;引導貧困群眾積極加入專業合作社、扶貧互助資金協會抱團取暖、抵御市場風險,通過發展生產脫貧15823人。
![](/Files252/BeyondPic/2016-12/1/16101415592371395a1d65af1b.jpg)
打好輸出勞務脫貧攻堅戰。注重扶志扶智,繼續實施“五個一”勞動力培訓、“十百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和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工程,鼓勵能人帶動務工,打造提升“充國保安”、“秦婷家政”等勞務品牌,促進勞務輸轉從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通過輸轉勞務脫貧11263人。
打好易地搬遷脫貧攻堅戰。建立易地扶貧搬遷投融資平臺,繼續推行“1+10+5”易地扶貧搬遷模式,對有搬遷條件和意愿的貧困群眾應搬盡搬,通過易地搬遷脫貧5489人。
打好生態保護脫貧攻堅戰。落實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大力發展兼顧脫貧與生態效益的經濟林、木本油料、林下經濟和森林旅游,擴大退耕還林面積,通過生態補償脫貧1595人。
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戰。推進行政村幼兒園建設、薄弱學校改造,落實貧困家庭學生“三免一助”補助政策和鄉村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生活補助,開展城區學校結對幫扶教育質量最差的鄉村學校活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通過發展教育脫貧9773人。
![](/Files252/BeyondPic/2016-12/1/1610282039d6110c208ce78a55.jpg)
打好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脫貧攻堅戰。建立貧困人口健康卡,提供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二次醫療救助、門診慢性病補償、“三戶一孤”大病救助保險等多重醫療保障,開展縣醫院、中醫院結對幫扶醫療服務水平落后的鄉鎮衛生院和“一醫一護士盯一個貧困村”定點診療活動,通過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脫貧3431人。
打好社會保障兜底脫貧攻堅戰。健全完善“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加大臨時救助制度落實力度,幫助特殊貧困家庭解決實際困難;將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全部納入低保范圍,提高農村低保標準,實現低保線和脫貧線“兩線合一”,通過政策兜底脫貧7626人。
![](/Files252/BeyondPic/2016-12/1/16111423463ad474e81f208cdd.jpg)
打好基礎設施建設助推脫貧攻堅戰。探索采用貸款貼息、建設集體公租房等多種形式,統籌開展農村危房抗震改造,重點幫助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的農戶解決最基本的安全住房,改造貧困戶危房3451戶,實現住房安全戶戶有保障。狠抓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通自然村砂礫路、自然村巷道硬化全覆蓋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確保2016年年底實現村村通安全飲水、行政村全部通瀝青路或水泥路,2017年實現貧困村所有自然村巷道全部硬化,2020年實現876個自然村通水泥路、152個自然村通砂礫路、全縣自然村巷道硬化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