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走進清水大地,一條條水泥路、柏油路取代了當年的土路,一棟棟漂亮整齊的新農村代替了曾經破舊的土坯房,一股股清泉般的自來水流進了千家萬戶……而讓人們最欣慰的,莫過于清水兒女臉上洋溢著的幸福微笑。過去的五年,是清水發展濃墨重彩繪新篇的五年,是全縣人民分享改革發展紅利最多的五年。五年來,清水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主動作為,開創了“生態良好、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充滿活力、獨具魅力的西部科學發展特色縣”新局面。在廣大農民的安全住房、基礎設施建設、水路電、產業發展、鄉村舞臺建設、農家書屋、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翻天覆地的可喜成就,譜寫了清水發展濃墨重彩的歷史篇章,開創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嶄新局面。為了進一步激勵全縣廣大干部堅定發展信心,推進崛起跨越,繼續砥礪前行,縣屬媒體將開設【憶過去 看現在】專題,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憶過去 看現在】
清水:就醫環境變 看病村里有良醫
(郭保林在醫療設施、藥品齊全的標準化衛生室里為群眾看病)
隆冬時節,走進清水縣金集鎮桑寨新農村,只見一排排嶄新的新村屋靚路暢,一幅“人在景中,景在畫中,畫在村中”的現代農村圖展現在面前。沿著水泥路前行,不久就會看到一座嶄新的村衛生室聳立在路旁,走進村衛生室,稱重機、藥柜、電腦、疫苗冷藏柜、健康一體機等等現代化的醫療設備應有盡有。
血糖儀、血壓計、量身高的皮尺……如今鄉村醫生郭保林的出診箱里,也不再只是應急用的藥品和注射器。郭保林是桑寨村的鄉村醫生,也是村里唯一的村醫。如今,每個季度,他都要為村里高血壓、腰腿疼等慢性病患者做一次上門篩查和隨訪。
(郭保林為村里腿疼群眾進行針灸治療)
說起這幾年的變化,郭保林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這幾年農村的變化之大,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完的。就拿我來說,前幾年只要一下雨,村里的路就變得泥濘不堪,再加上人走車碾,路變得泥濘不堪,稍有不慎就會滑倒,誰家有個急病,碰到雨天能把人急死。現在則不同了,以前的“水泥路”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水泥路,我也買了摩托車,現在看病是真方便,隨叫隨到。”
(昔日的桑寨村衛生所就在郭保林家(資料圖片))
1985年11月,郭保林開始了他的從醫生涯,三十一年來,他的診室從最初不到十平米的小土屋到如今六十多平米的磚房,從最初只有一些簡單的藥物到如今現代化醫療設備齊全,從最初靠兩條腿就診到如今的摩托車,這一步步鄉村醫療的變化在郭保林的心里都有著深深的烙印。郭保林說:“小時候我們農村最怕的就是家里人得個什么病的,由于經濟條件和醫療條件的限制,許多人由于得不到有效的醫治而飽受病痛的折磨,記得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得了病,由于沒有條件治療,那時候就只有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卻無能為力,所以我就立志要學醫,要為一方百姓解除病痛而努力。今天,這個夢想終于實現了。現在,村里的衛生室蓋起來了,藥物非常豐富,而且醫療設備也非常先進,像健康一體機,可以量血壓、做心電圖、測血糖等等,再加上農村合作醫療,現在得個病所花費的費用相當的一部分可以國家報銷,這樣群眾的身體健康有了強力的保障。”
(在昔日不到十平米的衛生室里給群眾看病(資料圖片))
從醫三十多年來,讓郭保林最難忘的是,有一次村里有個婦女突然臨產,而且是大出血,情況非常緊急,根本來不及送醫院救治,病人家屬急匆匆的找到他。聽完情況的他趕緊背上沉重的藥箱艱難吃力地走山路、夜路,“當時那個艱難、那個辛苦呀,簡直沒法說。情況緊急呀,再艱難我也必須咬緊牙關去完成。當時產婦出現大出血緊急情況,一到達我就立即進行緊急處理措施,根本顧不上喝一口水、喘一口氣,處理好時天已黑了,我這才背著沉重的藥箱,拖著沉重疲乏的身體沿著山路打著手電一步一步地走回家。”
(郭保林對病人進行回訪)
今年64歲的郭庚侖是桑寨村村民,前后共經歷過三次腦梗塞,他深情的說,多虧有郭大夫和現在的好政策,不然他活不到現在。“以前,我們四鄰八鄉只有一個村醫,白天還在郭川衛生院上班,平時誰家有個大小病,根本找不到醫生,只有等到晚上的時候,他才能給村民看病,那時候缺醫少藥的,有時候本身不太嚴重的病,一耽擱就嚴重了,”郭庚侖說,“那時候,像我這樣的病,人早就沒了,如今,只要誰家有個大小病,村醫能夠第一時間趕到,不帶錢就把病看了,服務非常到家。”
繁忙,成了郭保林時下的工作常態,每個月,他都要免費給村民做檢查;本村及周邊村村民找他,無論多晚,他總是二話不說,背上藥箱出門;每到春秋流感盛行的季節里,他都要給村里學校的學生免費發送抗流感的藥物,“近十年來,我每年都會為孩子們發放抗流感的藥物,就是為了能夠讓我們的孩子能夠健健康康的成長、學習。以前,我雖然有這個想法,但各方面條件不允許,如今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我也有這個能力了,所以我一定會堅持為孩子們提供抗流感藥品。”
(如今的桑寨村標準化衛生室)
在郭保林看來,自己工作量與日俱增,除了村民的信任,更歸功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及農村醫療環境的改善。因為有了國家的大力補助,鄉村醫療從硬件設施到村醫的技術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大伙都看得起病了,即便遇上身體不舒服,村民也不再捂著或忍忍,總是很主動找上們。如今,桑寨村衛生室已實現信息化管理,開通電腦網絡業務,醫療設備齊全,有配套藥房、配液室、公共衛生檔案室。很多來就診的群眾感慨地說:“這么好的設備,這么舒適的條件,真是才進門病就好了一大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