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入畫卷
——清水縣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暨美麗鄉村建設紀實
![](/Files251/BeyondPic/2016-8/29/16082609137ced182c076119dc.jpg)
近年來,清水縣創新六種機制,探索五種模式,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和美麗鄉村建設,全縣4.4萬戶18萬群眾住上了新房子,人均安全住房面積由原來的不足6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米以上,農村磚房率達到了75.51%。
![](/Files251/BeyondPic/2016-8/29/1608260913f9b2acb812127625.jpg)
完善設施強功能。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思路,科學編制新村規劃,統籌整合易地搬遷、危房改造、美麗鄉村、一事一議等項目,累計投入各類資金16.21億元,建成各類新村172個,其中易地搬遷型74個、產業支撐型53個、舊村改造型5個、勞務帶動型16個、危房改造型24個,配套建成了通村道路、安全飲水、村級活動場所、村衛生室、幼兒園、文化廣場、電商中心等一大批農村基礎設施,創建了16個省、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和112個萬村整潔村,形成了莊天二級公路沿線等5條美麗鄉村示范帶。
![](/Files251/BeyondPic/2016-8/29/160826091363c6a522981f34a7.jpg)
壯大產業夯基礎。堅持把農民增收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內容,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思路,培育壯大“林果、畜牧、經作、藥材、勞務”五大優勢富民產業,累計建成干鮮果園53萬畝,養殖畜禽443.57萬頭,年均種植蔬菜11萬畝、中藥材5萬畝、創勞務收入11億元以上。初步形成了以種養業為主的永清鎮張楊村、以勞務產業為主的紅堡鎮賈灣村、以特色農家旅游為主的永清鎮杜溝村等一批產業支撐型示范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8年的2100元增長到了2015年的5487元,全縣貧困人口下降至4.39萬人,貧困面下降到14.54%。
![](/Files251/BeyondPic/2016-8/29/160826091366beee536c6a889d.jpg)
優化生態美環境。以道路為主線,以公路綠化、荒坡治理、村莊美化、節點造景為重點,大力實施退耕還林、行道樹栽植和村莊綠化工程,累計完成生態造林19.05萬畝,栽植行道樹1400公里,村莊綠化20多萬平方米,全縣森林覆蓋率達35.02%。成功打造了小泉峽等公路沿線百里生態長廊,建成了秦亭鎮趙堯等一批生態建設示范村。
![](/Files251/BeyondPic/2016-8/29/1608260912e281f86e8f1cd256.jpg)
培育文明樹新風。大力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萬名清水好人、道德模范、幸福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持續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數字電影放映、圖書共享等文明鄉風培育活動,全面推行農戶“門前三包”、“庭院三包”、環衛“十戶輪流值班”等環境衛生長效保潔機制,走出了一條鄉風文明共創共建的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之路。
![](/Files251/BeyondPic/2016-8/29/1608260913a43f6d01dcc40a4e.jpg)
清水縣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暨美麗鄉村建設紀實
![](/Files251/BeyondPic/2016-8/29/1608260930de113b33e99396f8.jpg)
清水縣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暨美麗鄉村建設紀實
![](/Files251/BeyondPic/2016-8/29/160826091204a92993070611b0.jpg)
清水縣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暨美麗鄉村建設紀實
![](/Files251/BeyondPic/2016-8/29/160826093025f5f31e52a9be5f.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