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和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開展,進一步發揮“清水好人”的典型示范作用,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全縣實現精準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自去年以來,清水縣廣開渠道,嚴格推選模范典型,從在清水工作、生活、學習的所有市民和在外地工作、生活、學習的清水籍市民中評選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勤勞節儉等方面表現突出、事跡感人、群眾認可的“清水好人”將通過多種形式,以講故事的方式,廣泛宣傳“清水好人”的先進事跡和高尚精神,與廣大市民一起走近好人、分享感悟,形成人人學習好人,人人爭做好人的良好氛圍。
【清水好人】
張娟:有口皆碑的好孫媳
![](/Files250/BeyondPic/2016-5/30/1605301145dc54123b791138f7.jpg)
張娟,2000年9月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清水縣西關小學任教。2002年12月與公安局民警王小明結為夫妻。由于公公早逝,丈夫年過八旬的爺爺無人照顧,結婚后他們秉承中華名族“忠孝”的優良傳統,主動承擔起贍養爺爺的義務。時刻不忘一個“孝”字,她與鄰為善,樂于助人。
“她是一個孝順的孫媳婦”這是所有熟悉她的人們的共識。她對“孝順”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兒女花錢為父母買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東西是“孝”,而不讓老人生氣、擔心則叫“順”。 八十多歲的老人一般不太講究吃穿什么的,只要心氣好,比啥都重要。在平時的生活中,作為孫媳的她一直細心地照顧著年過八旬的爺爺,十五年如一日,默默做著一個晚輩該做的一切并毫無怨言。由于爺爺早些年得過腦梗,行動不便,而公公早逝,丈夫又因工作的緣故照顧家里的事有限。于是照顧老人,教育孩子的重擔自然就落在她了的肩上。即使再忙再累也要讓老人吃得健健康康,穿得干干凈凈,睡得舒舒服服。家中有什么事她怕爺爺操心,都是默默承擔,不讓老人費心。老人不開心的時候,她就想盡一切辦法去哄他開心。她一直這樣竭心盡力地照顧老人:無論是老人生病住院時侍候,還是帶老人到醫院去檢查,每次她都是忙前忙后,任勞任怨;爺爺有每晚洗腳的習慣,她就堅持天天給爺爺燒水洗腳。每次同事聚會她都要先趕回家給爺爺做好飯菜才去。爺爺年級大了,每次小便都會尿到地上,她從不嫌臟,默默的把衛生間打掃干凈。她孝順賢惠,為家為爺爺所做的所有事親戚鄰居們都有目共睹,無不夸她是個難得的好孫媳,爺爺更是走到哪兒夸到哪兒。“百事孝為先”,這是她的人生信條,也是她的做人準則。
張娟為人本分,平易近人,在家是一位好妻子,好孫媳,能與鄰為善,經常幫助鄰里做些好事,每逢雙休日,節假日她都要到鄰里串門走訪,關心身邊老人,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單位也是一位團結同志、樂于助人的好同志,不但能很好的完成學校的各項任務,還能關愛留守兒童,并自愿成為了學校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經常對留守兒童進行課外輔導,愛心幫助,為學校留守兒童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作為一名教師,她愛崗敬業,盡職盡責,起到很好的模范帶頭作用,作為班主任,她像慈母一樣關愛呵護每一位學生,兢兢業業十六年,所帶班級成績一直優良。她始終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中華名族孝老愛親的光榮傳統,是孝老愛親的好典范,她的為人處事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