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和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開展,進一步發揮“清水好人”的典型示范作用,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全縣實現精準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今年以來,清水縣廣開渠道,嚴格推選模范典型,從在清水工作、生活、學習的所有市民和在外地工作、生活、學習的清水籍市民中評選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勤勞節儉等方面表現突出、事跡感人、群眾認可的“清水好人”將通過多種形式,以講故事的方式,廣泛宣傳“清水好人”的先進事跡和高尚精神,與廣大市民一起走近好人、分享感悟,形成人人學習好人,人人爭做好人的良好氛圍。
【清水好人】
劉蘭蘭:用愛心育桃李滿天下
![](/Files246/BeyondPic/2015-9/19/1509171725d17bd6d94cc4c88e.jpg)
劉蘭蘭,清水縣原泉小學教師。入校以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及語文教學工作。工作業績突出,服從領導,顧全大局,團結同事,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努力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大膽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積極參與教科研。她生性聰穎,學識淵博,為人正直、誠實,善于洞察學生心理,循循善誘,是做學生思想的一把好手。連續五年被評為校優秀班主任,優秀輔導及先進工作者,是清水園丁獎獲得者、市德育先進教育工作者,市級優秀的骨干教師。是學校教師的領頭雁,在學生和家長的心目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熱愛學生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要教育好學生,首先要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做學生的知心人。多年來,劉老師對學生思想上積極誘導,學習上耐心幫助,生活上關懷體貼。她經常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親切交談,多方面了解每一位同學的生活和學習狀況。她特別關心家庭困難的學生,尤其愛護特困家庭的學生,從多方面注意給予他們以溫暖的關懷。
劉老師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同學,無論學習成績如何,她一樣尊重他們人格權利,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從不用刻薄、粗俗的語言打擊學生,尤其是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她經常與學生交換意見,耐心細致的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班級中有個“生意精”,小小年紀就會做生意,把家里的玩具一書包一書包地往學校背,她知道后并沒有批評他,而是幫他好好算了筆賬:媽媽買玩具的時候花了多少錢,你賣出去多少;你賣玩具時其他同學都在學習,落下來的學習怎么辦。經過她的教導,這名學生“痛改前非”,還說要努力學習,以后不做虧本生意。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 也帶來了一些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便是一個典型,原泉小學系縣直中心小學,處在城鄉結合的關鍵點上,因此,就有許多外出務工人員的子女進校上學,也有許多從鄉下轉入的父母外出務工的學生。這樣,給學校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班主任的擔子可想而知。針對此情況,她采取了一穩思想,二讓做人,三學知識的思想。利用班會,隊會及一切有利時間,主動與學生談心,讓愛的暖流浸入學生的心田。學生思想穩定了,然后劉老師就給他們講《小學生行為規范》及學校、班級制度,引導他們融入這個集體,適應學校及周邊環境,讓他們安心的在校讀書。這些學生有的基礎差,底子薄,學習很吃力,劉老師就給他們補課,讓他們在家吃飯,還把自己家孩子的衣服拿來讓這些孩子穿,讓他們和其他同學一同前進。俗話說得好:“智者千慮、必有一疏”,盡管劉老師絞盡腦汁、費盡心思,但留守兒童總會出問題,因為他們長時間的孤獨,無人照顧,養成的我行我素的習慣一時無法更改,即使劉老師傾盡其情,也無法代替父愛、母愛的缺失,因此,這些孩子的思想上就起了疙瘩,行為叛逆、不服管教,拉幫結派、打架斗驅,甚至離家出走,而家長遠在千里之外,無瑕顧及,只能放任自由,作為一名老師,又該怎么辦呢?劉老師振作精神,逐個做工作。她每天放學,先走訪學生,再回家做飯、照顧孩子,有些留守兒童過于頑皮,劉老師自動上門,學生就躲了起來,甚至還威脅劉老師,劉老師沒有心酸,她要讓真心打動學生。自古常言道:“誠心能讓石頭落淚”。劉老師的不辭辛苦,劉老師的股股暖流, 終于使這些頑固分子低下了頭,跟老師回到了學校。“浪子回頭金不換”,當年被劉老師喚回的學生,有的已長大成人,奔赴于社會各個戰線,有的出類拔萃,成了社會名人。她認為,一個好教師,不只是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更重要的是教育觀念的轉變,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尤為重要。
在教學實踐中,她把培養語文素養和品德教學相結合,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積極性。讓學生走向生活,走向社會。不管是什么活動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為他們創造各種機會,使每個同學都參與到班級活動中來,成為真正的小主人。如舉辦慶“六一”書畫展, “爭當雷鋒式的好少年”演講比賽,成功舉辦《獻出一片愛》主題觀摩隊會。
參加工作24年來,她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和語文教學。她深知,班級建設要成功,離不開科任老師的努力,作為班主任,她注重加強與課任老師的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成績變化、上課表現以及思想動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協同科任老師做好學生工作。針對本班學生英語較差的實際,她重點協調英語老師抓好班級的英語學習,作業幫著監督,騰出一個早自習訓練學生的讀寫,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能力。
2003年開始實施新版教材,同時也掀起了新一輪課程改革,劉老師正直黃金年齡,她一馬當先,勇敢的承擔起課改的重任。這輪課程,力度相當大,任務相當重,難度也不小,對于初次參與者,確實是個挑戰。
在這段艱苦的歲月里,劉老師迎難而上,起早貪黑,認真的學起了新課程理念,新教學方法及對新教材的鉆研,有時僅靠出本知識,她覺得很迷茫,因此,還得向人請教及與他人切磋,她從她的班級搞起了實驗,完全按新課程的理念 、方法 ,運用新教材,新媒體,進行課堂改革,她毫不氣餒,一鼓作起走出了一條特色的路子,成為新課改中的排頭兵,校教研組特別重視她的教研成果,在全校推廣,她個人的辛勤努力,帶動了整個學校,教研教改的步伐,她所帶的學科也成績優異,名列全縣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