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和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開展,進一步發揮“清水好人”的典型示范作用,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全縣實現精準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今年以來,清水縣廣開渠道,嚴格推選模范典型,從在清水工作、生活、學習的所有市民和在外地工作、生活、學習的清水籍市民中評選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勤勞節儉等方面表現突出、事跡感人、群眾認可的“清水好人”將通過多種形式,以講故事的方式,廣泛宣傳“清水好人”的先進事跡和高尚精神,與廣大市民一起走近好人、分享感悟,形成人人學習好人,人人爭做好人的良好氛圍。
【清水好人】
談宗花:義務教學12年
(一天的課程結束了,談老師利用課間時間批改作業)
踏著尋找“清水好人”的足跡,清水外宣辦工作人員在山門鎮干部的陪同下,一起找到了談宗花,一個民辦教師,南山小學李山教學點的老師,1989年開始義務教學,12年后,被聘為縣聘教師,用微薄的工資幫助貧困學生購買學習用品。
(放學了,天空有些黑,談老師送孩子回家)
“當時李山小學是完小,只有他(李世德)一個老師代課,五個年級學生多,課程也多,教不過來,擔心學生的學習成績受到影響,我就過去幫忙,一幫就是26年,剛開始沒有工資,義務教學12年。在2001年,縣上把我聘任為李山小學的教師,微薄的工資勉強能維持生活。這里生活條件差,經濟來源少,很多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學,有部分孩子輟學,沒辦法,我用這僅有的工資幫助上不起學的孩子,給他們買書包、鉛筆、橡皮......正是因為這些孩子,讓我堅持了下來。”談老師告訴記者。
(課間活動,談老師組織孩子們玩“丟手絹”)
李山村的張大爺說“談老師心地善良,為人淳樸,她看見有些家庭確實困難,尤其劉金翠和李珍芳的家庭,她們兩個的家庭情況都不好,談老師實在沒辦法了就用自己的工資去幫助她們兩個上學,買文具、筆盒、本子......如果沒有談老師,這兩個娃娃早就輟學了。現在這兩個孩子上初中了,談老師還一直念叨著,是不是有啥困難,總不放心。在學校里,談老師把每一個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每當下雨的時候談老師總是接來接去,一有時間就給孩子輔導功課,而且在這樣的學校里教學,堅持了20幾年,很不容易,像談老師這樣的好老師真的了不起。”
一個不拿一分錢,義務教學12年后,卻用自己僅有的工資幫助大山深處的孩子們,她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天氣快要下雨了,談老師拿自家的梯子修補一下漏雨的危房)
駐村干部說:“我們這里比較偏僻,學校教學條件差,就光吃水都很困難,擔一回水也要半個多小時,根本就沒有辦法生活,外面的老師都沒有人愿意來。隨著教學的改革,這里由完小改成教學點,他現在就是這里唯一的一名教師,學校有三個年級7個學生,還教的過來,就是現在學校時間久了,大部分教室都成了危房,每當下雨的時候就漏雨,她就自己拿著自家梯子,上房修補一下,就這樣一直維持著。”
(談老師正在房頂上修補危房)
談宗花說:“這些孩子和我的孩子都一樣,看到他們輟學了我很難受,他們的家庭都不是很好,有些孩子的父母借錢都借不來,害怕沒有償還能力,就是這樣的家庭讓我不得不讓我去幫助他們,微薄的工資可以掙回來,但是一個孩子的前途是沒辦法掙回來的,總之不能輟學,我總想著讓能上起學的孩子全部上學,上不起學的孩子想盡一切辦法上學,最起碼也要初中畢業,現在社會發展的很快,不識字是不行的。”
(課間活動,孩子玩的興高采烈)
這里沒有標準的體育場,也沒有活動器材,但是這里的孩子課間活動卻玩的如此很興高采烈,這也許就是一個農村孩子的快樂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談老師用自己的平凡行動,演繹出了人間的真愛和至愛!她的善舉讓大山深處的孩子感受到了學校的溫暖,也顯示了人生價值的所在。
(談老師手把手的教學生寫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