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3日,參加清水縣第五屆軒轅文化節暨清水溫泉旅游節軒轅文化研討交流的專家、學者在清水縣進行軒轅文化考察、探源并舉辦研討交流活動。考察組先后深入清水縣西靈山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軒轅谷、秦人遺址秦子鋪、趙充國陵園、博物館、軒轅廣場、軒轅橋、軒轅湖、充國廣場等實地考察,現場感受清水悠久的軒轅文化歷史,親身體驗近年來清水縣委、縣政府大力弘揚軒轅文化、推動清水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為深入研究軒轅文化,做大做強軒轅文化產業,推動地方經濟跨越式科學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專家團實地考察后紛紛認為,清水有著豐富的歷史遺存,文化積淀深厚,仰韻文化、齊家文化、先秦文化、漢唐文化、宋金文化、明清文化一脈相承。尤其是軒轅谷等歷史遺存與《史記》、《水經》等史書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黃帝生于上邽軒轅谷”相應證,有力的佐證了清水作為軒轅文化之鄉的美譽。軒轅文化產業園區的規劃實施及充國廣場等富有文化內涵的市政基礎設施,已初步形成了清水的文化靈魂、文化品牌和文化形象,也充分體現了清水縣深入挖掘并大力弘揚軒轅文化,不斷發展壯大文化軟實力,推動縣域經濟跨越式科學發展的信心與決心。
在3日召開的軒轅文化、文學創作、書畫藝術研討交流活動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就清水縣以軒轅文化為載體,進行民俗文化研究、文學創作及加強清水旅游開發,不斷推動清水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交流。
清水是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自古以來享有軒轅故里的殊榮。在軒轅黃帝誕生和生活過的這塊圣地,留有彌足珍貴的文化遺存和原生態民族文化的諸多印跡,為后世的探源提供了歷史人文背景和深厚內涵,昭示著華夏兒女生生不息、繼往開來。清水軒轅文化、先秦文化、漢唐文化和宋金文化交融匯聚。早在5000多年前,人類先祖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境內發現馬家窯至齊家文化遺址40處,出土珍貴文物5000多件。境內至今留存軒轅谷、軒轅丘和軒轅窯等遺址。
據《史記》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晉代郭璞的《水經》記載,“黃帝生于上邽軒轅谷”;明朝學者胡纘宗曾撰文《軒轅黃帝出生清水考》,為清水題“軒轅故里”石碑;省、州、縣志均記述:“軒轅谷隘,清水縣東七十里,黃帝誕此”;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中說:“軒轅黃帝誕生于甘肅清水”;湖南省社科院炎黃文化研究所所長、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何光岳先生在《清水史話》序文中寫道:“清水東北有聞名天下的隴坂,東七十里有軒轅谷,乃第一代黃帝軒轅氏的誕生地,下有軒轅溪”。《清水縣志》記載,清水縣城民國時稱“軒轅鎮”,解放初稱“軒轅區”。至今,城東七十里有“軒轅之丘”,丘前流淌著“軒轅溪水”。城北四里許有兩孔窯洞,即“軒轅窯”,傳說為黃帝之母攜帝棲居之所。2006年4月,原黨和國家領導人華國鋒為清水題詞“軒轅故里”。2009年,炎黃源流史研究的權威專家何光岳、楊東晨在清水考察后,滿懷深情地題寫了“軒轅故里在清水”。可以說,清水是史不絕書的“軒轅故里”。這一史實與天水為伏羲圣地、秦安為女媧生地,寶雞為炎帝生地互為印證,充分證明了清水是軒轅黃帝的誕生地。有力地佐證了五千年前軒轅黃帝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的歷史,也無疑孕育了豐富的軒轅文化,使之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堪稱清水歷史文化資源的一面旗幟。
近年來,清水縣委、縣政府和軒轅文化研究會本著對歷史負責、對清水負責、對中華民族優秀的本源文化——軒轅文化傳承與弘揚負責的態度,以尊重軒轅文化的地域廣闊性和學術包容性為前提,立足于清水獨特而豐厚的軒轅故里文化積淀,深入挖掘,科學研究,確立了軒轅黃帝“生于清水、建都新鄭、葬于黃陵”的基本定位。同時緊緊圍繞建設特色文化大縣,推動跨越式科學發展的重大課題,堅持對這件順民心、合民意、促發展的大事,以實事求是的原則和嚴謹科學的態度,提出并積極實施高舉軒轅文化旗幟,挖掘軒轅文化內涵,弘揚軒轅文化精神,宣傳清水軒轅故里,樹立軒轅文化品牌,促進和加快清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清水的文化靈魂、文化品牌和文化形象初步形成,為全縣上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和無限生機,贏得了全縣上下和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和良好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