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家風、家訓是我國傳統文化和傳統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詩禮傳家、勤儉持家、尊老愛幼、明事知禮等都是家風家教的永恒主題。好的家風家教,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的保證,是我們日常生活行為規范的有機部分,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補充。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挖掘清水傳統文化和良好家風,倡導主流價值,引領文明風尚。清水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在全縣范圍內組織開展了好家風、好家訓征集活動。縣屬新聞媒體將征集到的好家風、好家訓整理后,進行深入挖掘采訪,并在網站等媒體宣傳,努力在全縣營造學習、崇尚好家風、好家訓的良好氛圍。
【家風家訓】
團圓飯上話家史
![](/Files245/BeyondPic/2015-6/2/15060123246c1ccdb4d2e3107f.jpg)
(辛旭日部分家庭成員合影)
良好的家風家訓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力量。良好的家風家訓需要大家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傳承良好的家風、家訓,子孫后代都會受益;如果每個家庭成員都能擁有良好的家風、家訓意識,那么這個家庭就是幸福的,社會就是和諧的。
6月1日,記者深入豐望鄉陳馬村辛旭日家中就家風家訓進行了詳細采訪。
說起家風家訓,辛旭日深有感觸,60年代初,在老辛6歲的時候就從秦安縣搬遷到清水縣豐望鄉陳馬村,當時家庭情況十分艱苦,住的是窯洞,弟兄5人全靠勞動吃飯,老辛以放羊為主,在11歲的時候他才上了小學,學習成績優秀,由于家庭環境使老辛初中畢業就步入了社會,父母對弟兄5人嚴加管教,教導子女要老實做人,踏實做事,對待長輩要尊重,親鄰要和睦,家庭要和諧,要以仁愛之心對待人,以寬容之心對待人。
![](/Files245/BeyondPic/2015-6/2/1506012324642de7969079cfc7.jpg)
(辛旭日部分家庭成員話家史)
每年除夕夜,全家一起吃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老辛一家的“組織生活會”,子女們聚在一起,邊吃飯邊聊天,長輩把他們過去生活的艱辛講述給子女聽,完全把自己融入往事之中,回憶過去,滿臉淚花,讓子女感受到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長輩講完他們的家史,就是子女互相談論,指出那一家在對待老人、對待親朋好友、做一件事情上存在不合理,自家又存在哪些問題,這樣下來他們一家比一家,一家比一家做的好,每家都很和諧,長輩以這種的方式讓子女深受感悟,教育力度很大,就這樣一代又一代把他們的好家風傳了下來,終身受用。
當記者問到婆媳之間的關系時,老辛很坦然的說:“老人重家和,我們家風很好,大家都齊心協力,一起商量,任何困難都能克服,今天克服不了明天再克服,新媳婦剛進門,對家庭環境不熟悉,長輩不要使威勢,晚輩有錯誤長輩要有耐心,好言相勸,不能給臉色,等新媳婦熟悉家庭環境,了解生活習慣,婆媳之間就很少產生矛盾了,我們家管理嚴格、分工明確,賬目清晰。比如在家做家務的子女,在干好自己工作的同時還要養豬、養雞,要有經濟收入,家庭開支子女都清楚,所以婆媳之間、子女之間都很少吵架,家庭和睦。”
“以家風帶民風 以民風帶村風,治理好‘小家’才能治理好‘大家’”,這是老辛的口頭禪,他告訴記者:“生活的貧困使他下定決心要治家,通過各方面的努力,他們終于從窯洞里搬了出來,住上了新房子,生活改變了很多。自從他擔任村干部,父母的教導讓他一心要把村上的工作干好,以自己的家風帶民風,以民風帶村風,為群眾多辦事、辦好事、辦實事。”
老辛雖然沒有簡明扼要的家訓,但是他為人處世、做人做事、家庭教育、言行舉止、親鄰和睦的家風,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弘揚,去點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