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經濟日報】
馬越垠:結合縣情實際 抓好《報告》落實
專訪省人大代表、清水縣委副書記、縣長馬越垠
(省人大代表、清水縣委副書記、縣長馬越垠參加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省政府工作報告主題鮮明、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措施得力,是一個總攬全局、繼往開來、開拓進取的好報告,是一個集中民智、體現民意、保障民生的好報告;是一個鼓舞人心、溫暖民心、提振信心的好報告,我完全贊同這個報告。”省人大代表、清水縣委副書記、縣長馬越垠告訴記者。
過去的一年,清水和全省一樣,努力克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圍繞一產調結構、二產擴總量、三產強基礎以及建設生態良好、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充滿活力、獨具魅力的西部科學發展特色縣目標,大力實施“5551”發展戰略,經濟運行實現了穩中有升、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良好成效,圓滿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預計全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34.12億元,同比增長12.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71億元,同比增長16.4%;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2.46億元,同比增長2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69億元,同比增長17%;大口徑財政收入達到2.76億元,同比增長22.0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70元,同比增長13%;農民人均現金收入4920元,同比增長17.1%。
![myy.jpg](/Files244/BeyondPic/2015-2/2/15020212025c7332cdf54b8174.jpg)
談起2015年的工作打算,馬越垠表示,清水縣將結合縣情實際,重點從一產、二產、三產、城鄉、民生、基礎、項目、特色和保障等方面全力抓好對《省政府工作報告》的落實工作。在項目建設上,搶抓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快城鎮化發展的政策機遇,集中精力實施新、續建項目120項,預備項目45項,落實項目資金7.5億元以上,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30%以上;在工業經濟發展上,要抓好工業園區建設,按照“產城融合”的發展思路,依托火電項目,打造后川河流域電力能源煤化工基地,依托省級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繼續打造區域工業新城,依托新城片區礦產資源,打造集“探采冶煉,鑄造加工”為一體的新城工業園,全力實施好天河酒業技改擴建、中電投黃河公司2×1000兆瓦火力發電等一批重大項目。
“在建設現代農業上,按照‘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的要求,我們繼續以每年擴建5萬畝的干鮮果基地建設速度,抓好果品基地建設,樹立‘建管并重、提質增效并舉’的建設理念,全力打造60萬畝干鮮果基地;大力發展高原夏菜、草食畜牧產業和中藥材種植業,種植高原夏菜6.5萬畝,建養殖小區15個,種植半夏2-3萬畝,努力建設全省核桃大縣、肉牛產業大縣、高原夏菜重點縣和全國半夏之鄉。”馬越垠告訴記者,清水縣還將支持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經營大戶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流轉果園種植、蔬菜種植、中藥材種植土地,創建特色農業示范點,帶動農業集約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
按照報告中扶貧攻堅工作的要求,馬越垠表示將深入推進扶貧攻堅與雙聯行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社會扶貧濟困深度融合,走“統籌扶貧、精準扶貧、造血扶貧”三條路子為主的扶貧路徑,做到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精準考核,進一步抓好扶貧開發工作,實現王河、松樹兩鄉整鄉脫貧,黃門、元川等30個貧困村整村脫貧,全縣今年減貧1.8萬人,貧困面下降到18.49%。
鄉鎮建設一直是老百姓關注的焦點。采訪中,針對城鄉建設,馬越垠介紹說,按照東西延升、南北拓展、產城融合、舊城改造、功能完善的思路,將加快縣城三輪規劃的編制和審定,按照規劃做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建設;加強美麗鄉村建設,制訂完善美麗鄉村建設標準評價體系,按照“點面結合、整體推進、整體提升”的思路,重點打造莊天公路沿線、紅堡—秦亭、紅堡—郭川等5條美麗鄉村示范帶。
與此同時,清水縣還要抓好軒轅黃帝城、華夏文明塔、非子封邑、魏晉古城等項目,加快軒轅文化產業園和溫泉旅游景區建設步伐;特別是要謀劃建設以古跡探尋、風物攬勝、鄉村體驗、野外探險、水上漂流、柿子園觀賞等為主的小泉峽生態文化旅游風景區,把這一區域打造成為清水的“臉面”,集中彰顯生態好、環境好、管理好、新農村建設好、精神面貌好的天藍、山青、水碧、人美的“清水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