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醫護楷!
魯成代:村民健康的守護者
——記清水縣白駝鎮魯家村鄉村醫生魯成代
不管酷暑炎夏還是寒冬臘月,他用熱情與責任默默地堅守著自己的職責,履行著治病救人的天職,43年來,他用仁心仁術服務著一方百姓,他就是清水縣白駝鎮魯家村村醫魯成代。
今年63歲的魯成代,出生在農民家庭,自幼耳聞目睹了兒時的伙伴因發熱引發肺炎診治無效而死亡,這件事在魯成代心里留下了陰影,從那時起他就堅定了學醫、行醫,救死扶傷的信念。初中畢業的他在群眾的推舉下,在村上的衛生室抓中藥,就這樣他白天工作,晚上回家點著煤油燈自學研讀《中醫基本理論》、《中藥學》、《針灸學》等醫書,揣摩學習針灸、推拿、拔罐等中醫適宜技術,很快掌握了一些中西醫治病技術,并順利考取了鄉村醫生資格證,讓他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熟悉中醫理論和臨床經驗、醫術精湛、受人愛戴的醫生。除了本村村民,很多外村的病人也慕名前來找他診治。
中風、脾胃病、頸腰椎病等是農村老百姓的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病。村民一旦患上這些病,不但痛苦不已,而且很難負擔沉重的醫療費用。魯成代深知村民們的苦處,想盡辦法運用中藥、針灸、推拿、刮痧等中醫適宜技術為病患們既治病又省錢。1981年8月,村里64歲的五保戶老人時記兒突發中風,四肢癱瘓,身體十分虛弱。由于到大醫院治療費用相當高。他得知這一消息后,主動找到老人,通過運用扶正祛邪類中藥,兩年時間的治療,老人奇跡般地站起來正常行走了,一直活到82歲。
雖然身為醫生,魯成代在治療疑難雜癥方面有些突破,但是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只是一個村醫,所以每次給病人看病,遇到自己的確不能處理的病他都會勸告患者到更好的醫院去診治,不要延誤了病情。幾年前村里曾有個懷孕七八個月的孕婦突然抽搐,他憑著多年經驗,感到病人的病并沒那么簡單。他一邊做相應的處理,一邊幫助家屬抬著病人去40里路以外的縣醫院,從早晨出發到縣醫院時已經日落西山了,一直等病人的病情穩定下來才回家。那時村里交通條件很差,也沒有車,他自己從醫院走回家時已經凌晨2點多了。原來病人是因為妊娠高血壓,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危急母子生命安全。
在魯成代的眼里,病患的需要就是命令,出診時間永遠是隨時隨刻。尤其是在冬天深夜,往往看完一個病人剛躺下,又有人來敲門。這樣來來回回一夜甚至要起來出診五六次。又冷又困的魯成代每次都熱情出診,決不推辭。1978年,村里剛出生沒幾天的一位新生兒半夜突然全身抽搐,情況十分危急,當他趕到病人家里時,臨床癥狀已經很嚴重,經過診斷,孩子患的是新生兒破傷風(臍帶風),他立即運用僵蠶、天麻、蝎子、勾丁、炭竹葉等祛風鎮靜、扶正祛邪類中藥,病人病情得以控制并痊愈。
魯成代不僅是一名合格的醫生,更是一名合格的鄉村計劃免疫接種員。7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實施兒童計劃免疫,由于當時人們受教育程度低,對公共衛生不了解,不接受,在農村開展計劃免疫接種非常困難,面對這一現狀,魯成代經常上門宣傳動員,在他的耐心勸解下,魯家村群眾漸漸對防疫有了認識,多年全村無一例傳染病發生。
2012年,清水縣實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后,隨著基層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信息化的普及,對于年過花甲的魯成代來說,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戰,他不得不重新學習電腦知識,從開關機和漢語拼音練習打字開始,反復學習記憶,通過一年多的時間,他已掌握了基本的操作知識和文字錄入方法,全村的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訪視率均達到100%。
40多年的光陰,魯成代跑遍本村和周邊十幾個村的每一條小道,熟悉每一戶村民的身體健康狀況,誰患過哪些慢性疾病,誰對哪些藥物過敏,誰家有幾個小孩......,他心里一清二楚。如今,作為一個60多歲的老人來說,應該到了享清福的時候了,兒女多次勸他搬進城里住,但他依然決然地拒絕了。
愛心是他行醫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多年來,他先后免去孤寡老人、困難戶醫藥費,對于大病就醫困難戶更是伸出援助之手。由于技術過硬,手勤腳勤,周邊村甚至外鄉村的病人都慕名而來。得到過他精心醫治的人,都夸他是個“學歷不高水平高,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好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