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清水縣“道德講堂”系列講座在縣圖書館開講,講座邀請感動甘肅•2013十大隴人驕子、清水縣“一對一”愛心資助活動發起人——張金霞做了題為“愛心演繹真情,行動詮釋奉獻”的講座。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秀麗,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畢德祥,縣政協副主席曹鳳娥及18鄉鎮、縣直各單位負責人聆聽了講座。
本次道德講堂共有自我反省、唱首歌、看短片、聽故事、誦經典、發善心、送吉祥等七個環節。張金霞通過大量的視頻、圖片等影像資料,向大家介紹了自己創辦貧困兒童救助活動的全過程,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詮釋了講道德其實就是“與人為善,勿以善小而不為。”她的講解深入淺出,富有感染力、說服力,使參加講座的全體干部職工接受了一次很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張秀麗說:“道德講堂”是新形勢下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載體,對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弘揚傳統美德,增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做一件好事不難,但多年如一日堅持做好事很難。我認為張金霞同志的可貴之處,就是數年如一日堅持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自身做起,以自己的愛心去幫助困難家庭、失學兒童和孤寡老人等。張金霞同志的愛心行動體現了中華民族扶危助困、樂善好施的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廣泛學習和積極踐行,值得我們大力弘揚,使更多的人自覺投身到幫助失學、留守兒童,幫助困難家庭和孤寡老人的愛心行動中來,為建設幸福美好新清水提供強大發展正能量。
畢德祥說: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講道德,用身邊的道德模范教育身邊的人,對于整個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張金霞之所以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是因為他心里有愛,時時刻刻心里裝著別人,為別人著想。從他的身上可以看的出來,道德是做人的行為準則,它不需要豪言壯語,也不一定轟轟烈烈。只要每個人心里裝著別人,我們就會成為一個有道德、有修養的人。我們要向道德模范張金霞同志學習,持之以恒,不畏困難,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關愛他人,關心社會,無私奉獻,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能力,盡可能為他人多做好事。
曹鳳娥說:張金霞同志從她個人的親身經歷出發,為我們再現了她和自己建立的愛心志愿者團隊14年來如一日救助失學兒童的感人事跡。其感人事跡和崇高的道德人格值得我們大家學習,我們要以全縣道德講堂活動為契機,在強化理論學習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向像張金霞同志這樣就在我們身邊的先進模范人物學習和看齊,學習他們的感人事跡、道德境界和務實作為,激勵自己努力做一個有道德、有愛心、有擔當、有奉獻的人,將先進模范人物的感召力真正轉化為我們每個人的行動,積極投身到資助和救濟貧困兒童的愛心活動中來,為更多的失學留守兒童、困難家庭等弱勢群體奉獻一份愛心、提供一份幫助。
張金霞是清水縣清水縣財政局國庫支付中心副主任,她在工作之余,把所有的時間、精力和愛好都投入到了貧困兒童救助網站上,發布信息、聯系網友、下鄉調查、整理資料、領取包裹、發放物資,數十年如一日。多年來,張金霞始終懷揣一顆真摯善良的心,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動人的樂章,詮釋了一位共產黨員助人為樂的博大胸襟和樂于奉獻的高尚情懷。通過她和愛心志愿者團隊的牽線搭橋,北京、廣州、山東、湖北、福建、浙江、山西等地的1000多名愛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資助貧困兒童1136名,累計130多萬元現金,9萬余件物資,有效解決了全縣貧困兒童生活和學習上的實際困難。
(同唱歌曲《愛的奉獻》)
(朗誦經典)
(觀看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