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走進了清水縣紅堡鎮余川村,一條條水泥路在樹蔭中延伸,兩側的住宅整齊劃一,蔬菜大棚偎依著村莊,“雙聯”行動使余川村實現了從落后村向現代新農村的美麗蛻變。
余川村地處紅堡川區,光熱條件優越,蔬菜產業有一定規模,由于交通不便蔬菜運輸困難,這可愁壞了當地群眾,在雙聯行動中,幫聯單位從破解群眾出行難、農產品運輸難兩大難題入手,修通了4.5公里的產業路,并依托一事一議、舊村改造項目,對全村巷道進行硬化,架通了橫跨白駝河的便民橋,改造危房危墻,綠化美化亮化村莊環境,極大改善了村民生活條件。
余川村村民余忠信說:“路硬化了,舊墻拆了都變成新的,路燈半夜三點還亮著,現在出行非常方便”。
為夯實村民脫貧致富的產業基礎,雙聯單位清水縣政府辦立足村上的產業發展現狀,潛在優勢和地理條件,提出了“川區蔬菜、山區林果、普遍養畜”的產業發展思路,引導群眾發展富民產業。在雙聯惠農政策的扶持下,余忠信老人在川區搭建了6個蔬菜大棚,年收入近2萬元,日子漸漸紅火了起來。
目前,余川村在川區發展蔬菜大棚500多座,在山區建成精品核桃園200畝。今年縣上又在余川村建成占地5280平方米的養羊小區一處,目前養存欄量520只,年收入30多萬元,蔬菜、林果、畜牧三大產業已初具雛形,余川群眾的致富路也越走越寬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