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承載著全縣人民重托和新期盼、新愿景的政協清水縣八屆三次會議和清水縣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勝利閉幕。作為總結去年改革發展成果、謀劃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藍圖的重要會議,清水兩會釋放出的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等政策信號備受全縣上下關注。清水縣新聞媒體開設【創新•超越】宣傳專題,全面深入地宣傳報道全縣兩會確定的2014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亮點、新思路、新舉措,以及各部門、各鄉鎮貫徹落實縣委全委擴大會議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縣“兩會”精神,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的新思路新打算,為開創清水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科學發展新局面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創新•超越】
清水三位一體扶貧開發扶真貧真扶貧
2013年,是清水縣扶貧開發“十二五”規劃實施的關鍵年,也是全省五年脫貧目標規劃實施的第一年,清水縣扶貧開發工作緊緊抓住被納入國家六盤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和全省深入實施“1236”扶貧攻堅行動的良好政策機遇,圍繞全縣農業農村工作“1334”整體戰略部署,以響水河流域2鄉9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項目和永清、新城整鄉推進項目為主的扶貧項目建設為載體,強化產業化扶貧和勞動力轉移培訓,努力促進社會幫扶工作,多渠道整合部門資金,打造扶貧開發精品工程,扶貧開發工作成效明顯。據統計,2013年清水縣減貧2.07萬人,減貧率為17.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392元,增幅為18.3%。
記者從清水縣扶貧辦了解到,2013年,清水縣共完成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資3610萬元,完成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種植55600畝,優質核桃栽植37173畝、蘋果栽植6230畝,高原夏菜種植1375畝、中藥材種植1200畝,新建脫毒馬鈴薯基地200畝,新建蔬菜大棚333座,采購基礎母牛560頭;新修砂化、硬化道路76.77公里,新修梯田3000畝、堤防工程3110米,新建便民橋1座、村陣地6處,維修村小學1所,農村基礎條件得到極大改善,農業產業提速發展。組建扶貧互助協會18個,結合項目實施,開展各類項目技術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8832人(次)。完成省外勞務移民補助300人,開展“兩后生”培訓1474人。各級幫扶單位為聯系幫扶的貧困村、貧困戶落實各類項目和資金1967.1萬元。尤其是多渠道整合水利、發改、交通、財政、國土等部門項目資金4448萬元,整流域、連片帶綜合開發,打造出了以響水河流域整村推進萬畝干鮮果基地市級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為核心的扶貧開發項目示范區,形成了“大扶貧”格局。
過去的一年,清水縣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經濟提速提質、民生持續改善、各項事業繁榮、社會保持穩定的良好態勢。但廣大群眾的收入普遍不高,部分群眾生活困難、貧困面比較大,扶貧攻堅的任務仍然很繁重,扶貧攻堅更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參與。就如何落實縣委全委擴大會議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縣“兩會”精神,切實抓好新一年的扶貧攻堅工作,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記者采訪了清水縣扶貧辦主任李志強。
創新機制打好扶貧攻堅戰。
李志強說,2014年,清水縣將創新扶貧開發機制,深入推進“雙聯”行動與扶貧攻堅深度融合,按照新時期全省“1236”扶貧攻堅總體要求,認真實施全縣“1636”扶貧攻堅行動,健全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扶貧開發格局,建立完善五項工作機制,集中力量打好扶貧攻堅戰。一是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對每個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實行動態管理,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做到扶真貧、真扶貧;二是健全干部駐村幫扶機制,對每個貧困村都安排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確定幫扶責任人,實現駐村幫扶長期化、制度化;三是逐步改革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建立健全財政扶貧資金“專戶管理,封閉運行”制度,規范報賬程序,完善報賬制度的基礎,切實提高資金管理使用效益;四是完善金融服務機制,加大扶貧貸款貼息資金落實力度,積極引導縣內各金融機構為貧困農戶和扶貧龍頭企業發放貸款,扶持縣域特色優勢富農產業的健康發展。同時,強化扶貧互助資金試點推廣項目規范化運作,發揮其應有的扶貧效益。五是創新社會參與機制,按照“領導聯鄉、部門幫村、干部包戶、社會參扶”的思路,廣泛宣傳動員全社會關注扶貧、支持扶貧、參與扶貧。
整流域推進,開發式扶貧,年內脫貧2.5萬人。
“2014年,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如何抓好清水的扶貧開發工作,機遇與挑戰關存。”李志強說,“2014年,清水縣扶貧開發工作將安排縣委擴大會議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和縣“兩會”的總體部署,堅持整流域推進和開發式扶貧方針,以扶貧資金爭取和項目實施為總抓手,積極爭取南部五鄉鎮連片綜合開發省級扶貧試點項目,重點實施好南道河流域永清鎮雙場村,草川鄉興坪、磨兒、劉莊、教化村,隴東鄉趙峽、崔楊、豐臺、謝溝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為主的扶貧項目,大力支持貧困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主導產業發展。繼續深化社會幫扶工作,爭取協調落實各類幫扶資金500萬元以上。確保使全縣貧困鄉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達到17%以上,年內實現脫貧2.5萬人。”
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打好扶貧“持久戰”。
李志強說,“扶貧開發工作是一場持久戰,我們將按照“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的原則,緊緊抓住我縣被納入國家六盤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良好機遇,找準發展重點,明確發展目標,創新扶貧模式,提升扶貧效益,努力解決貧困村在發展致富當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實現扶貧開發工作又好又快發展。一是狠抓貧困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使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根本改善,貧困村內基礎設施條件和村容村貌得到徹底改觀。二是扶持發展以干鮮果種植、良種畜禽養殖、優質蔬菜種植為重點的林果、畜牧、經作等特色主導產業,扶持發展相關龍頭企業,培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扎根性項目;三是加強科技智力扶貧,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四是不斷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形成合力攻堅趨勢,努力提升扶貧開發工作水平;五是與村情實際相結合,因地制宜,探索多種扶貧發展模式。在土地資源豐富的村,適度加大土地流轉力度,進行規模種植,宜糧則糧,宜果則果,發揮土地最大效益;在自然環境優越的村,發揮資源生態優勢,積極扶持推廣優良品種,引進先進技術,發展生態農業和旅游農業;在有農業特色品牌的村,努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培植農業龍頭企業,從而增加村級和群眾收入;在區位優勢突出或臨近縣城的村,促進村級經濟轉型發展,引導村級抓住工業化、城市化發展的有利時機,加快轉型發展的步伐,大力發展超市農業,實現蔬菜定點加工、定時配送。”
扶貧開發工作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更加完善的機制、更加務實的作風和更加有力的舉措,清水縣新一年的扶貧開發工作已承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致富夢、小康夢大踏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