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9341.jpg](/Files238/BeyondPic/2013-6/7/1306062222521ef3336fff6162.jpg)
6月5日,市委研究室副主任馬立新帶領調研組深入清水縣調研美麗鄉村建設、“雙聯”行動促農增收工作。調研組一行深入清水縣紅堡鎮唐楊村、永清鎮張楊村、紅堡鎮西城村現場調研了新農村建設、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和“雙聯”工作開展情況,聽取了縣直有關部門及鄉鎮負責人對美麗鄉村建設、“雙聯”行動促農增收工作的意見建議,對清水縣美麗鄉村建設及“雙聯”行動促農增收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Files238/BeyondPic/2013-6/7/130604224267d61c835d8aea93.jpg)
(紅堡鎮唐楊新村)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清水縣以“五新一好”(即:發展新產業、建設新村莊、培育新農民、塑造新風貌、創建新機制、建好村班子)為主要內容,依托易地扶貧搬遷、災后重建、農村危舊房改造、城鄉一體化試點、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和新農村建設等項目,探索出易地搬遷型、舊村改造型、災后重建型、勞務帶動型、產業支撐型、農家樂觀光旅游型等6種模式,走出了一條符合清水實際的新農村建設路子。自2006年以來累計投資10.8億元,建成各類新農村116個,使全縣農村居民住宅磚房率達到了62%。以創建全國衛生縣城、建設美麗清水為目標,于去年2月份以來,按照“規劃引領,試點先行,分步實施,逐步完善,鞏固提高”的思路,整合林業、環保、危舊房改造、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投資2600多萬元啟動實施了莊天二級公路、桐溫公路、湯浴河上游沿線、18鄉鎮政府所在地等52個村的“一池兩改三化”工作,探索出了鄉鎮景區化、村落景點化的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新路子。全力實施了“移植千棵大樹、彰顯千年古城”工程,移植大樹進城1222棵,進村莊廣場248棵。積極建設了以莊天二級公路、紅堡至秦亭公路為主的百公里綠色生態長廊,以縣城至溫泉為主的10 公里文化旅游長廊,加快了農村綠化亮化美化步伐。
![](/Files238/BeyondPic/2013-6/7/1306042243a21e31eff8e66031.jpg)
(永清鎮張楊村)
在“雙聯”行動促農增收方面,清水縣各級黨政組織和廣大干部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按照省、市委的統一部署,緊緊圍繞“八大任務”、牢牢抓住“八項重點”、認真開展“八個行動”、務求取得“八大成效”的總體思路,廣泛動員,積極組織,主動作為,傾力幫扶,取得了良好成效,贏得了干部群眾的廣泛稱贊。一是全面安排,確保工作任務落實。二是深入調研,科學制定發展規劃。三是突出重點,大力興產業強基礎。聯村單位和聯戶干部緊緊圍繞全縣林果、畜牧、經作、勞務四大支柱產業,幫助貧困村和貧困戶理思路、找出路、促發展,因村因地制宜,分類分戶施策,逐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真正使聯系村形成了一個主導產業、聯系戶找準了一條致富門路、農村勞動力掌握了一項增收技能。四是心系群眾,傾力辦實事解難題。雙聯行動開展以來,省市縣鄉聯村單位和聯戶干部共幫辦實事1500余件,捐助物資和資金472萬元,幫助貧困村建成休閑文化廣場25處,公益橋12座,橋涵33座、安全飲水工程23處,實施了31個村的“一池兩改三化”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有效解決了群眾生產生活中的難題,使貧困村發展煥發出嶄新的活力。五是上下聯動,積極爭取項目促發展。省市縣鄉各級聯村單位和聯戶干部協調落實幫扶項目近150個,總投資超過2億元,一大批關乎群眾生產生活的項目先后實施,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六是真幫實聯,不斷拓寬群眾致富門路。積極實施了“雙十工程”,全縣貧困戶的發展思路進一步清晰,自力更生、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明顯提高,脫貧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七是創新機制,務求取得工作實效。制定了雙聯行動“十步流程圖”,創造性地提出并組織實施了“三訪三聯三幫”、“雙十工程”、“六民活動”、“雙向承諾活動”、“科級干部駐村抓落實”、“干部幫建兩畝園,推動產業大發展”、千名科級干部聯村聯戶“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辦實事、促發展”活動等一系列雙聯行動的有效工作機制,推動了雙聯行動的深入開展。八是培育典型,切實強化示范引導。多種渠道對永清鎮張楊村、秦亭鎮趙堯村、紅堡鎮西城村3個市級示范村,白沙鄉桑園村、紅堡鎮賈灣村、黃門鄉臺子村3個縣級示范村和豐望鄉柏樹村等26個縣級重點村,永清鎮張楊村農民李江生、紅堡鎮西城村農民余小龍等示范戶進行宣傳報道,擴大了示范帶動作用,為全縣貧困村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
![](/Files238/BeyondPic/2013-6/7/13060422424650735bc870528f.jpg)
(紅堡鎮西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