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清水縣以“淳樸誠信、尚德務實、創新超越”的清水新精神提振精氣神,匯聚正能量。清水精神是獨具清水特質、具有原創意義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地域文化,是建成小康社會的精神動力、文化支撐和價值標桿。全縣上下在“淳樸誠信、尚德務實、創新超越”的清水新精神的鼓舞下,以“更高、更快、更強”的工作姿態,踏上新征程,開創新局面,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新的跨越。
【新精神新跨越】
西靈山農業綜合開發“開”出群眾增收新路子
![](/Files237/BeyondPic/2013-5/13/13051008584a664afb60392f6d.jpg)
五月的天,正是春末夏初。記者一行來到清水縣白沙鄉西靈山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放眼望去,土地平整,格田成方,道路縱橫,綠樹成行,排灌自如,裝點著生機勃勃的田野;綠油油的莊稼、茁壯成長的樹苗,在和煦的微風里彰顯著土地開發帶來的生機與活力。
西靈山項目區是清水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通過2010年和2011年兩年投資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區。該項目總任務2萬畝,總投資2657萬元,涉及白沙鄉太石、代溝、馬溝、程溝和永清鎮杜溝、溫溝、馬溝7個行政村。項目實際到位資金2857萬元,完成襯砌渠道28.6公里,埋設管道5.04公里,渠系建筑物572座,30立方水窖80座,集流場2處15000平方米,新修300立方蓄水池4座,埋設管道16.6公里;新修梯田2萬畝,購良種2.7 萬公斤,旱作農業推廣0.5萬畝,造林0.2萬畝;技術培訓4650人次,示范推廣0.5萬畝;新修田間道路64.07里,全面完成了項目建設任務。
![](/Files237/BeyondPic/2013-5/13/13051008581827c834b1307b3d.jpg)
據縣農綜辦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實施,不僅使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了改善,還使項目區群眾通過調整種植結構、開展農民技術培訓、引進良種良法、示范推廣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栽植護路護渠林、測土配方等措施,提升了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民素質,改善了生態環境,拓寬了脫貧致富的渠道。
在建設高標準農田的同時,西靈山項目區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把項目建設和今后產業發展有機的結合起來。兩年來,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共超額配套財政資金200萬元,并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形成合力”原則,整合林業、水利、扶貧等部門項目資金1200多萬元,大力發展優質核桃種植,建成了西靈山3.3萬畝優質核桃示范種植基地,成為全縣農業產業化項目中最大的亮點工程,推動了農業生產向規模化、現代化方向邁進,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Files237/BeyondPic/2013-5/13/13051008588bbda50f94e74f9c.jpg)
今年以來,為了把西靈山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項目區打造成市級現代化農業示范區,在沒有項目支撐的情況下,經過多方籌集資金,研究改造方案,對西靈山項目區的機耕路、機修梯田坡面、排水渠道等工程進行改造提升。目前,已完成程溝段坡面改造,新修杜溝、程溝等過水路面4處。渠道維修、坡面整理等工程正在施工過程中。為全縣今后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起到了積極示范帶頭作用。
![](/Files237/BeyondPic/2013-5/13/1305100858222128150ebe855b.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