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清水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深入實施“5551”戰略和努力建設西部科學發展特色縣為抓手,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奮力拼搏,扎實工作,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進入了歷史上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為了進一步宣傳推介清水,提高清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春節期間,清水縣推出“軒轅故里”、“充國故里”、“上邽古城”、“軒轅文化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溫泉之鄉”、“最佳宜居宜游城市”、“省級文明縣城、衛生縣城、平安縣城”、“全省核桃大縣”、“國家級生態示范縣”十大名片予以重點宣傳,為建設西部科學發展特色縣、開創清水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新局面營造濃厚的宣傳輿論氛圍。
清水縣十大名片之三:上邽古城
(清水全貌)
上邽,古縣名。本邽戎地,在今甘肅天水市清水縣。清水,古稱上邽,以“清泉四注”而得縣名。公元前688 年秦武公取其地,置邽縣,后改為上邽縣。公元前221,秦始皇置三十六郡時,上邽是隴西郡中一縣。漢武帝時,置天水郡,上邽是其中一縣,區劃是今天水市區西南。北魏時因避道武帝珪諱,改名上封;隋大業初復名上邽。處渭水上游,又當隴山外圍,漢唐之間為秦隴地區交通中心和軍事重鎮,晉以后常為秦州治所。唐代安史亂后地屬吐蕃,大中時收復,改為鎮。
(秦人城邑——李崖遺址地貌)
今清水縣城北集翅坡以上新城梁諸山,西周初是古邽戎居地,故稱邽山至今。周孝王十三年(公元前876年),柏翳的后代,嬴姓部落首領非子,住西犬丘(今禮縣),以養馬知名,被周王室派到千、渭之間繁育戰馬,因為有功,始封王室附庸于秦地,邑秦亭,其號為嬴秦。也就是說嬴姓一支在清水有了方圓不足五十里的封地,而且在今縣城東北秦亭鎮的秦子鋪村筑城。這也是清水境內筑城的開始。實為秦統一全國之初開辟的發祥地。當代史學家、陜西省歷史博物館館長周天游教授在大學講堂明確闡述過這一史實。今牛頭河上下和后川河上游古稱秦川。秦亭所在的牛頭河上游古為秦川。秦亭所在的牛頭河上游古稱東秦州。晉代闞骃《十三州志》中記載:“秦州清水縣秦亭,秦谷邑也”。唐代《括地志》說:“秦州清水縣本名秦,嬴姓居”。嬴姓部族與當地邽部族長長期發生爭奪戰。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封非子曾孫秦仲為西陲大夫伐邽戎,縣境開始設制!端涀ⅰ酚星厮皻v秦川,川有育故亭(張家川縣城附近,或今秦墓遺址),秦仲封地,秦之號自是始矣”。這是發展壯大,統一六國,形成千年封建帝國之秦朝名稱的來由。周室王六年(公元前822年),邽戎殺秦仲,周王發兵七千敗邽戎。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代邽戎占領居地,初置上邽縣管理邽部族。這是清水設縣的開始,也是春秋最早建縣和秦始建邽、冀二縣之一的由來,距今2700年。秦進入關中將部分邽戎遷往陜西渭南縣東北,另置下邽縣。因之,清水有了古上邽之稱。這時的上邽古治在今城西牛頭河北岸二級階地,已探明現存漢代古城墻地下有秦建遺址!短接钣洝酚小皬U上邽縣,本邽戎地,秦伐邽而置邽縣,屬隴西郡,今(宋代)為清水縣治所”。
(清水縣永清鎮李崖遺址)
秦統一全國后,實行郡縣制,清水縣地屬隴西郡上邦縣(原邽縣)、綿諸道。西漢初,隨著經濟人口的發展,為鞏固邊防、擴充疆土,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析上邽,在關隴要沖置清水縣、戎邑道(治今黃門鄉)與隴縣,至此,始有清水縣名,縣治在古城(今永清鎮李崖村)。《太平御覽》引述“《三秦記》云:‘其坂九回,七日得越,上有清泉,四注而下。’下有縣,因此而名!痹θ辏ü114年),分隴西郡置天水郡,轄16縣(道),其中清水縣、綿諸道均屬涼州刺史部天水郡。西漢末年,王莽改清水為識睦。王莽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公孫述于縣治以西15里依山筑清水西城(址今紅堡鎮西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