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只要踏實認真地走,會越走越寬
——記清水縣永清鎮義坊村殘疾人孫建忠創業事跡
![7.jpg](/Files234/BeyondPic/2012-6/19/1206141144f3c70a8b5b6a436d.jpg)
殘疾人孫建忠自強創業的事跡在殘疾人中乃至清水縣城傳為佳話,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成功背后的艱辛。
一、多舛的命運
1967年7月,孫建忠出生在永清鎮義坊村八組的一個農民家庭,兩歲時,命運與他開了一個不該開的玩笑,他患小兒麻痹致終身殘疾,從此他成了殘疾人隊伍的一員。他在家里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自幼在父母、兄嫂的呵護中成長,形成了他活潑、貪玩、膽大的性格。長大成人后,全仗父母操持為他成了家。由于身殘家人沒讓他擔一份擔子,可以說生活過得無憂無慮,后來兄長相繼獨立門戶,各自操持自己的日子,父母又先后不幸去世,丟下孫建忠一家。當時孫建忠既不會理家,也很少干農活,又沒出外闖蕩過,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他感到,活生生一個大男人,簡直同廢物沒什么兩樣,漸漸地兒子也長大了,上學了,生活的開銷一年比一年大,逼得他眼睛直打轉。東借借,西湊湊,受了不少氣,看了不少白眼。生活給他上了一堂生動的課,才使他真正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擔子和責任是多么的巨大,也第一次在腦海里滋生出創業的念頭和決心。
![1.jpg](/Files234/BeyondPic/2012-6/19/120614114374770ccd7650e79c.jpg)
二、創業的艱難
1992年春,孫建忠只身來到金川公司,首次踏上了創業之路——打工。一干就是4年,因文化程度低,身體又殘疾,輕松有技術的活不會干,出力活身體又支持不住,真是度日如年,看盡了白眼,掙的工錢僅能維持一家3口人的吃飯。眼睜睜看著許多和他一樣的兄弟、姐妹小賣買搞的很紅火,他不管三七二十一,貸款幾千元,學起了做生意,販水果、收葵花、收廢品等,經營兩年多,不但沒有掙到錢,結果倒賠了三千多元,催要借貸款的人逼得他走投無路,一天到晚除了流淚和妻子吵架外,就是唉身嘆氣地怨父母生了他一個無用之人,既害了父母,連累了兄妹,更害了妻子和兒子。有好幾次他都想“一走了之”解脫算了,但看到可憐而又賢淑的妻子和心愛的兒子,他最終還是打消了輕生的念頭,因為他知道這是極不道德,極不負責的逃避。春去秋來,寒來暑往,一晃就是三年。2001年在兄妹的勸說下,他到天水三和技校學了三個月廚師,回來后親朋建議他馬上開飯館。吃一塹長一智嘛,他怕虧本還是打住了,先到一個飯館打了幾個月的勤雜 ,了解了生意的行情,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11月他貸款2.6萬元,轉讓了草川路一家面館,夫妻倆做起了面館生意,從此他創業的人生之路開始有了好的轉機。
![2.jpg](/Files234/BeyondPic/2012-6/19/12061411435004688d11b35197.jpg)
三、必然的回報
孫建忠夫妻倆始終相信一句老生常談的話“付出總有回報”。經營草川路面館的時候,夫妻倆起早貪黑,堅持誠信為本,熱情待客,就是一碗燴面,他都認真去做,力爭量足味好,很快就贏得了顧客的青睞,用顧客盈門、生意興隆來概括也不過分。由于飯館門店在西關什字路口,每逢天冷下雨,搭車去草川、玉屏的農民朋友,就是不吃飯建忠也把他們叫到店內取曖避雨,并免費為他們沏茶,當親朋一樣招呼他們,得到了他們的好評。幾年后,不但還清了轉讓費,繳清了房租費,而且還有盈余,全家人的生活也漸漸好了起來。可以說這是他創業路上掏的第一桶金。正當他飯館經營得紅紅火火的時候,拓寬草川路斷了他開飯館致富的夢,他的門店很快被拆掉了。恰好這個時候,縣上大興養殖產業,養雞業很是紅火。2006年8月他借助已有的積蓄在南道峽租了一個養雞場,既創辦雞場又學習技術。剛養時由于沒經驗又沒技術,僅1000只的規模,在各位親朋好友的幫助下,不斷地學習技術,養殖規模也不斷擴大。2007年在縣殘聯領導的熱情關懷和幫助下,養殖規模已發展到3000多只產蛋雞,技術已有很大提高,產蛋量穩中有升,蛋價好,銷路暢,日子過得比以前還充實。盡管夫妻倆累得腰酸背痛,腿抽筋,夏天天熱氣味難聞,他們咬牙堅持著。每當養雛雞時他都要和小雞同在育雛室住40多天,既熱氣味又難聞,飯量減了一大半,一天下來連路都走不動,連床都上不去,但可觀的收入使他倆心里樂滋滋的。前年,縣上又進一步強化產業發展力度,把養雞業作為一個大項在全縣推開,孫建忠表示要借助這個有利時機,準備把規模再擴大,把經營再做強,為和我一樣的兄弟姐妹帶個頭,做個榜樣。
![3.jpg](/Files234/BeyondPic/2012-6/19/1206141143849ad8b2946e65d2.jpg)
四、真誠的愛心
孫建忠不但是一個創業能手,還是一個愛心使者,他幼小的心靈就已種下了體貼人、關懷人的理念。當他能掙錢的時候,他經常幫助困難的人,特別對有困難的同命人更是慷慨解囊,關懷備至。2007年8月由殘聯組織的殘疾人培訓班學員到他的養殖場參觀,憐憫和同情心 使他對其中一位產生了幫助的念頭。主動上前詢問此人情況,征求其可否到他的養殖場幫忙的意見,這個殘疾人很樂意,很快到他的場里從 了業,干一些很輕的雜活。后來由于此人家里的一些其它原因,雖干的時間不長,而孫建忠對他的關懷并沒停止,臨走時他花了170元錢買了一臺補鞋機送給此人,并叮囑其在家門口擺一個補鞋攤子,可給家里添一點收入。時間長了他還從熟人處打聽這個人的情況,并送去關愛之情。十多年來,他幫助困難群眾200余人,幫助現金7000余元。由于他樂于助人,許多人都敬稱他為“老孫”。
![5.jpg](/Files234/BeyondPic/2012-6/19/12061411439f8c6b56ab2df828.jpg)
(消毒)
![9.jpg](/Files234/BeyondPic/2012-6/19/12061411446b3c653e269cf258.jpg)
(學習養殖技術)
![12.jpg](/Files234/BeyondPic/2012-6/19/1206141144cdab56d7f1d84265.jpg)
(接受記者采訪)
![11.jpg](/Files234/BeyondPic/2012-6/19/12061411447565b7574c3a2440.jpg)
(個人榮譽)
![000.jpg](/Files234/BeyondPic/2012-6/19/1206141142a4a750ed313d5cb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