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對一”的愛心托起清水的明天
——記清水縣2011年“十大巾幗楷! 張金霞
(開展婦女創收經營培訓活動)
張金霞,女,1977年出生,北京防災技術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畢業,大學本科學歷,在北京上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1997年在清水縣財政局參加工作,從2000年至今,一直借調在縣政府辦公室兒童基金會工作,具體負責兒基會項目辦的日常業務和管理。2005年,她通過了全國會計職稱考試,取得會計師資格。多年來,她自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做好本職工作作為自己最大的職責和最高的使命,無條件地服從組織安排,不計個人得失,項目社區婦女培訓、小額貸款發放、貧困婦女創收等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工作之余,她堅持以“心系兒童、奉獻社會”為宗旨,把救助貧困失學兒童,保護兒童合法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依托創建貧困失學兒童救助網站,積極呼吁社會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幫助貧困失學兒童重返校園,在社會愛心人士與貧困兒童之間搭建了愛心救助橋梁。
(調查摸底)
情操高尚 品行端正
張金霞同志在工作中,能認真學習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刻苦鉆研業務知識,并運用于工作實踐,特別是在業務工作中,勤于思考,自覺從促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從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關注民生的高度,去促進落實。對找到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在工作中努力改正,帶頭樹立了良好的黨員干部形象。她始終堅持學習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黨在新時期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在政治、思想、行動上始終同黨組織和縣委、縣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自覺執行政策,嚴守法規,具有較強的職業意識、奉獻精神、強烈的團隊意識和群體觀念,能夠將自己的利益與集體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遇到“苦、臟、累”的工作,碰到加班加點的緊急工作,她總是搶在前面,趕在前頭。多年以來,辦理了許多業務,但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次差錯。和她接觸過的人,都覺得她辦事認真,為人厚道,是個信得過的好干部。
張金霞同志時刻注意自我約束,一是加強團結,熱心助人,維護與領導、同事們之間的團結,樹立兒童基金會的良好形象。對工作上的原則性問題,她從嚴把關。經過不斷學習和積累,已具備了豐富的工作經驗,能夠比較從容地處理日常工作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組織管理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協調辦事能力和文字言語表達能力等方面,經過鍛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保證了本崗位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行。作為一名年青人,她熱愛自己的工作,在辦公室崗位的工作中表現出了非常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遇到困難的工作總是主動承擔,從不推諉、從不拒絕,從不退縮;該同志能夠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各項工作任務,學習相關方針、政策并貫徹到實際工作中去。積極參加各級組織的業務培訓,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具備較強的專業心,責任心。該同志認真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保障了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
(開展失學女童重返校園動員活動)
務實創新 成績卓著
張金霞同志憑著踏實鉆研業務的作風、執著的敬業精神和科學的工作方法,在崗位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充分發揮了一名黨員干部的模范作用。11年來,她協同項目辦工作人員的積極努力,使我縣貧困地區兒童規劃與發展(簡稱LPAC)項目取得了豐碩成果。目前,LPAC項目覆蓋我縣永清、白沙、新城、秦亭、黃門5個鄉(鎮)的11個行政村,有1728名貧困婦女按照自愿、信任、合作、互助的原則,組成73個大組,315個小組,直接受益人口達9749人。我縣累計接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無償投入的各項資金達 221.59萬元,其中小額信貸資金125萬元、衛生改廁資金17.72萬元、女童失學救助金2.24萬元、各類專用設備累計76.63萬元。在張金霞同志的努力下,累計舉辦各類培訓187期,培訓人數已達到9749人(次),其中為婦女6121人(次)印制發放宣傳資料9.7萬份,發放科普資料、實用技術教材3.2萬冊,書寫固定標語46條。通過項目實施,不僅幫助項目區貧困婦女改善了家庭生活條件,而且提高了婦女和婦女集體的自主發展能力,對推動全縣婦女兒童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了搞好小額信貸工作,張金霞同志認真探索,在實踐中摸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工作模式,按照項目規定和小額信貸資金使用小額、短期、分期付息、有償使用的基本要求,本著積極發放、精心操作、降低風險、追求收益的指導原則,她把小額信貸資金發放、回收作為重中之重。一是按照LPAC項目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情況,按照“清水縣LPAC項目小額信貸資金發放管理程序”和“小額信貸資金使用監測制度”,嚴格把關,按程序發放,從而減少了資金發放的盲目性,降低了風險,確保了信貸資金的完整性。二是對提出貸款需求的婦女,實行層層審核,即:項目婦女資格、創收項目可行性、資金申請額度、個人信用度和參訓率等5個方面實地考查評估。三是層層簽訂信貸資金協議,靠實責任,相互擔保,共同承擔風險。截止2011年10月31日,已累計發放小額信貸資金822.3萬元,累計收回貸款699.31萬元,應收款余額122.99萬元,未到期款114.4萬元,到期應收款8.59萬元,風險金收入19.87萬元,信貸資金回收率98.79%。
(給受助學生發放學習用品<資料圖片>)
傳遞愛心 真誠救助
張金霞同志在搞好LPAC項目小額信貸工作的同時,看到許多兒童尤其是孤兒、單親家庭因生活困難、家庭變故無法供子女上學,部分在校兒童面臨輟學,不能繼續完成學業。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為了呼吁社會眾多的愛心人士來了解和關注貧困兒童,給予貧困兒童力所能及的關心和幫助,以改善我縣貧困兒童生存發展環境。從2001年起,她就不斷在網上發布反映貧困兒童的資料,呼吁社會各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通過10年的努力探索,目前共有296名愛心人士積極投身于“一對一,獻愛心”資助活動中,其中包括我縣領導、工作人員12名,還有北京、上海等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284名,已在我縣金集、豐望、草川、永清、新城、秦亭等鄉鎮的 21所中、小學,以“一對一”的方式成功資助了412名困難學生,受助總金額達16萬多元。首先是創建救助網站及救助群,成立了資助工作管理機構。群主由張金霞擔任,有管理員6名,群成員已發展到400多名,從不同的管理層面,對“一對一,獻愛心”資助工作各負其責。貧困兒童救助群既是資助管理機構,又是處理日常事務和受理咨詢舉報的辦事機構,在相關鄉鎮及學校也配備了專職人員具體負責學生資助工作。其次是規范救助工作流程。為了確保貧困學生個人及其家庭信息的真實、有效,張金霞同志制定了愛心人士流程、困難學生評選標準及審核流程。愛心人士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資助的單向性。都是實行“一對一”的單向資助,即捐助人可以和被救助兒童實行單向的直接救助,不經過任何中間環節和機構,確保款物直接用于被救助的孩子。二是溝通的雙向性。愛心人士和相關兒童確立救助關系以后,通過多種渠道和兒童本人及兒童關聯人進行即時的雙向溝通,以確定錢物流向情況:可以通過電話或書信直接和受助兒童及兒童監護人進行聯系。三是活動的公開性。這項愛心活動雖是由張金霞個人發起,但隨著影響力的增大,清水縣委、縣政府對此項工作高度關注,也給予了很多幫助和支持。2011年8月和10月份,清水縣委、縣政府兩次舉辦了“資助貧困兒童物資發放儀式”,縣四大組織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受助兒童及家長參加了發放儀式,對所有救助人資助的錢物,都是由張金霞或其他工作人員公開發放,保證了活動的公開、透明。第三是廣泛宣傳,引起社會關注。張金霞同志利用業余和晚上的時間,通過網上發貼、QQ聊天等形式,廣泛宣傳、呼吁社會各界人士開展救助,她舍小家顧大家,每天加班至深夜,在她的辛勤努力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每天通過網絡了解這項活動的人數達到100多人,至目前,貧困兒童資助網站及貧困兒童救助群已有管理員6名,群成員400多名,來自社會各界,特別是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王濤、奧林匹克中心國奧體育館主任郭彥方、山東軍區某團團長李超、東方航空公司山西分公司經理張川等一批社會知名人士也紛紛加入到救助貧困兒童的行列中,在全國各地引起了強烈反響。第四是及時發放救助資金。張金霞同志采取集中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將資助物資爭取在第一時間發放到困難學生手中。同時,專門建立了檔案,將學生申請表、登記表、受理結果、物資發放等有關憑證和工作情況分年度建檔備查,帳目清楚。
張金霞同志以其“踏踏實實工作,勤勤懇懇做人”的信條,認真履行著一名項目工作者的職責。她真心誠意地對人,全心全意地工作,她就是這樣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樹立了良好形象。
(走訪特困家庭<資料圖片>)
(給受助學生發放學習用品<資料圖片>)
(受資助的學生)
(資助人向貧困兒童捐贈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