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中共清水縣委十四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暨2012年全縣工作會議召開,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馬小龍就全縣城鄉建設與管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財稅、金融、審計、信訪等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會議強調,城鄉建設與管理工作要強化大縣城建設理念,加快縣城開發建設步伐。繼續按照“東擴西延北拓、打造精品山水園林縣城”的思路,抓好《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盡快啟動西華路拓寬改造工程、永清路提升改造工程,5月底前完成軒轅橋、十里風情線、充國廣場掃尾工程,7月底前完成豐盛路、規劃7號路續建工程,年內完成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廠區內構筑物及部分管網工程。開工建設軒轅湖、火車站廣場,確保取得實質性進展。要積極爭取東部新城區集中供熱項目,做好商務中心建設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大金水河污染治理工程、金河商場改造工程、政法系統辦公樓建設工程、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及東部新城區開發建設等城市重點工程建設力度,確保完成建設任務。要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增強小城鎮服務功能。重點抓好白沙、秦亭、松樹、豐望等17個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抓好各具特色的農貿市場和商業一條街建設,完善小城鎮服務功能,把紅堡鎮打造成縣城的“衛星鎮”,進一步提升全縣城鎮化水平。要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促進房地產市場規范健康發展。積極落實國家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進一步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加快商品房建設步伐,加大房地產市場整頓力度,規范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要加快保障性住房續建工程施工進度,確保6月底全面竣工交付使用。發放廉租住房補貼1920戶,盡快啟動實施今年260套經濟適用房、110套限價商品房、1792套公租房建設工程,力爭10月底竣工交付使用。要積極推行國家康居示范工程,推進住宅產業化升級,提高住房質量。要加大城市綜合行政執法力度,切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爭創國家級衛生縣為契機,深入開展“和諧城管建設年”活動,從嚴治理“八亂”現象,嚴格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進一步加強對沿街單位、門店及市政公用事業設施的監督管理。住建、公安、工商等部門要協調聯動,努力提高城市管理的整體水平。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要統籌做好人事人才工作,搞好公務員、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崗培訓,組織實施好機關事業單位需缺人員的遴選調配工作,努力提高機關事業單位管理水平。要進一步落實省政府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措施,組織好“基層服務項目”和“民生實事項目”就業招考工作。要全方位、多渠道促進就業再就業,確保公益性崗位就業達230人。積極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培訓2600人,創業培訓500人,實現以技能培訓促進就業。大力開展創業促進就業活動,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2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040萬元,爭取新增小額擔保貸款基金185萬元。要盡快啟動實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年底前實現城鄉居民退休養老金首次發放。做好非公企業、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擴面工作,完成第八次養老金發放提標工作。要進一步完善城鎮基本醫療保障政策,加強住院醫療費用結算管理,努力提高參保人員醫療保障水平。要加大勞動保障執法監察力度,促進企業依法合規用工,確保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1%。堅決查處違法用工和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提高勞動爭議仲裁結案率,及時化解勞動糾紛,努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財稅金融工作要力求“五個突破”。一是科學均衡組織財政收入,在優化收入結構上求突破。要緊緊圍繞全縣大口徑財政預算1.95億元的目標,努力實現半年完成1億元以上,全年突破2億元的奮斗目標。國稅要完成3000萬元,月入庫250萬元以上;地稅力爭完成8500萬元,月入庫700萬元以上;非稅確保完成8000萬元,月入庫650萬元以上。一般預算收入確保完成預算9000萬元,奮斗完成1億元。二是依法理財強化預算約束,在精細理財水平上求突破。要堅持統籌兼顧、保證重點、優化結構、科學管理的原則,加強和規范財政支出管理,控制和壓縮一般性支出,大力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全年財政支出13億元以上。三是完善一冊明一折統模式,在惠農資金管理上求突破。要進一步規范、完善“一冊明”、“一折統”管理辦法及發放流程,建立健全“一折統”農戶檔案信息,啟動運行農民補貼網,依靠網絡實現補貼資金統發到戶,完善惠農補貼信息平臺,確保惠農補貼資金安全高效運行。四是深化財政監督加強管理,在提高資金效益上求突破。要不斷推進實施各項財政改革,提升財政財務科學理財水平。認真開展對住房公積金、干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義務教育保障經費、公共衛生領域專項、城鄉低保、救災救濟、基建、扶貧發改、鄉鎮財政以及“一事一議”等專項監督檢查,切實加強各類財政資金的監督管理。要全力抓好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建設,大力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三農發展。要在全縣范圍內集中開展各行各業的財務大檢查活動,進一步完善“小金庫”治理長效機制。五是加強鄉鎮財政建設與管理,在理順管理體制上求突破。要不斷加強鄉鎮財政人員培訓,全力抓好白沙、土門等7鄉鎮財政所建設,確保年內竣工投入使用。加強鄉鎮會計集中核算管理,落實“月報告”制度,強化監督檢查。六是優化金融服務環境,在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求突破。要積極推進征信體系建設,引導全縣各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產業化、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新農村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信貸支持力度,有力地支持地方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依法審計工作要充分發揮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突出審計質量建設和問題整改落實兩大主題,堅持監督與服務、依法審計與實事求是、揭露問題與完善法制機制三個并重,努力抓好宏觀經濟政策貫徹落實情況的審計監督。在抓好政府重大投資項目和民生資金審計監督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重點違法違規問題和經濟案件的查處力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要努力抓好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審計監督,促進領導干部守法守紀守規。要充分發揮社會審計的作用,完善單位內部審計,努力提升審計質量和水平。
信訪和依法行政工作要抓好排查調處,緊緊圍繞當前新的經濟形勢下社會矛盾的新情況、新特點,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靠實工作責任,進一步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徹底排查苗頭隱患,及時化解矛盾糾紛。要重點對因征地拆遷、勞動就業、災后重建、農民工工資等方面可能引發的不穩定因素,真正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確保越級上訪事件得到及時妥善處理。要抓好勸返穩控,進一步完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工作預案和信訪穩定工作預案,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和“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一旦發生越級上訪事件,主要領導要及時趕赴現場,穩妥進行處置,確保不出任何大的信訪問題。信訪局要充分發揮協調督導職能,加大跟蹤問效力度,積極開展信訪案件督查督辦活動,確保信訪工作落實到位。要進一步加強政府規范性文件的審查備案工作,積極推進依法行政。狠抓“六五”普法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制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