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779.jpg](/Files231/BeyondPic/2012-2/21/120214204162a918957ffeac50.jpg)
2月14日,清水縣召開縣委十四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暨2012年全縣工作會議?h委副書記趙云清就全縣農業農村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會議指出: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年,也是進一步夯實農業基礎,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階段。全縣農業和農村工作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縣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率先突出川區、著力提升山區、示范發展園區、統籌城鄉全局”的布局構想,堅持走“打果品牌、念畜禽經、發勞務財、建蔬菜園、富全縣民”的發展路子和“調結構、強基地、扶龍頭、興產業、促統籌”的要求,以建設全省核桃大縣、肉牛大縣、土雞大縣、天水市大菜園和西部獨具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基地為目標,突出抓好林果、畜牧、經作、勞務四大支柱產業,重點實施好農業產業“4116”增收富民工程,即:4個“10萬畝工程”(10萬畝林果建設工程,其中當年新建6萬畝、鞏固提高4萬畝;10萬畝地膜增糧工程;10萬畝經作產業種植工程;10萬畝馬鈴薯繁育工程);年凈增肉牛1萬頭;年勞務輸轉6萬人。著力在“夯實數量、提升質量、加強管理、創建品牌、增加收入”等方面取得較大突破,努力實現農業快速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穩定。確保實現農業總產值13.28億元,比上年增長7.5%;糧食總產量達到1.5億公斤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3623元,比上年增長15%。
會議強調:抓好今年的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一定要把農民持續增收作為中心任務,把夯實農業發展基礎作為工作重點,把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作為重要途徑,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重大任務,把深化改革創新作為根本動力,確保2012年農業和農村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績,在六個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一是繼續實施增糧工程,在提高糧食產量上有新突破。要緊緊圍繞依靠科技、主攻單產、增加總產的思路,實施地膜、種子、沃土、植保四大工程。著力加強土地產出能力、農業科技創新應用能力、農業綜合支持服務能力三大能力建設,繼續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做大做強糧食生產,加快形成與自然條件和市場需求相適應的糧食生產結構,確保2012年全縣完成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2萬畝。重點實施以推廣旱作農業技術為主的糧食增產工程,抓好6個全膜玉米種植示范帶和5個全膜小麥種植千畝示范點的建設,以王河鄉萬畝脫毒馬鈴薯示范基地為中心,帶動全縣種植馬鈴薯13萬畝,其中地膜種植馬鈴薯5萬畝,并全部實現脫毒化。
二是大力推進示范基地建設,在提升產業競爭力上有新突破。要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示范點、示范基地建設工程,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建設一批規模大、起點高、帶動能力強的產業基地,逐步提升基地建設能力、加工轉化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和科技支撐能力,切實把戰略性主導產業做大,把區域性優勢產業做強,把地方性特色產業做優。一要突出干鮮果基地建設,全力實施全省核桃大縣戰略,打造6萬畝干鮮果基地建設和12個千畝示范點建設,進一步加強歷年果園的補植補造及管理工作,積極實施品牌營銷戰略,全面提高果品品質,最大限度地提高果農的經濟收入。二要擴大畜牧養殖規模,全面推進肉牛大縣、土雞大縣建設,凈增畜禽飼養量25萬頭(匹、只),年末達到375萬頭(匹、只)。重點抓好以蘇屲萬頭肉牛養殖示范園區為主的養殖小區上養、管理、服務、投產達標和提質增效工作,全面落實草原獎補政策,切實抓好動物防疫及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三要積極發展經作產業,全縣完成蔬菜種植10萬畝,建成較為完備的生產、運銷、保鮮、加工產業體系,真正使蔬菜種植由附屬型產業變為主導型產業。著力提升半夏、大麻、葵花等經濟作物特色產業優勢,在山川適宜區種植半夏2萬畝,大麻1萬畝,葵花3萬畝。四要加強龍頭企業培育。廣泛開展招商引資,新建果品和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2至3個,提升秦源種雞、縣科技養殖示范園區、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示范水平,抓好康順、太陽良種豬繁育場擴建,增強宇新牧業科技帶動能力。扶持鑫淼肉雞、天水華盛、甘肅乾通、天水匯濤蜂業、天天樂菜藍子農超對接等一批新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設。實施品牌農業戰略,做大做強清水粉殼蛋、放養雞、半夏、薄皮核桃、花椒等無公害農產品品牌,抓好油菜、胡麻兩個綠色農產品和架豆王、甜玉米兩個有機農產品認證工作。五要大力發展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2個,創建示范專業社6個,全力抓好農資物流配送中心建設,發展農資連鎖店8個,發展綜合服務社5個,專業協會4個,建設商品示范基地1處,力爭使供銷系統商品銷售增長10%以上,實現利潤增長15%以上,助農促銷增長20%以上,努力提高服務三農的水平。
三是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在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上有新突破。在農田水利建設上,要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任務,有效整合發改、國土、水利、扶貧、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建設資金,完成梯田建設5.05萬畝。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新建成金集農村飲水安全管網延伸工程、太坪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8鄉鎮39村3.4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實施樊河新城段、牛頭河魯灣段14公里堤防工程建設,建成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預警預報平臺,抓好以小流域為單元的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工作。新農村及城鄉一體化建設上,要使市、縣級城鄉一體化試點村和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基礎設施全部達到“八通六有”的標準,主導產業收益占農民總收入的比重達到8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和增長量分別高于省、市、縣平均水平。同時,要對莊天二級公路、桐溫公路沿線5鄉鎮29村,實施“一池、兩改、三化”村莊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營造整潔優美的村莊環境。農村能源建設要通過落實“抓示范、抓隊伍、抓培訓、抓管理、抓創新、抓服務”的“六抓”措施,全面完成1000戶農村沼氣,1000戶太陽灶,444戶節柴灶,200戶太陽能熱水器的建設任務,在全縣新建高標準、上檔次沼氣項目示范村18個,沼氣示范戶400戶。要以創建林業生態示范縣、打造天水生態旅游后花園及隴上最佳宜居城市為目標,切實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加大生態工程的管護力度,嚴厲查處危害林業的各類案件,嚴防死守,杜絕森林火災發生。
四是積極實施扶貧開發工程,在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上有新突破。要緊緊抓住我縣被納入國家六盤山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良好機遇,爭取全縣重大項目列入省市項目規劃。抓好鐵爐梁4鄉8村整村推進項目的規劃實施,整合發展、交通、國土、農業、林業、水利等部門項目,提升扶貧開發整體水平,打造全市扶貧開發亮點工程。抓好2011年第二、三批結轉項目的實施工作;重點抓好全市科學發展示范點——白沙鄉整鄉推進試點項目;深化社會幫扶,按照“領導聯鄉、部門幫村、干部包戶、社會參扶”的思路,啟動新一輪部門幫村扶貧工作。年內落實各類幫扶資金400萬元以上。
五是加大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力度,在保障農民權益上有新突破。各鄉鎮要嚴格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按照“一折統、一冊明”的惠農補貼發放模式,對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等各項惠農資金不折不扣的發放到農戶手中。同時,各鄉鎮要加強強農惠農政策信息平臺建設,及時傳遞惠農補貼信息,切實保護農民群眾的利益。
六是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在激發農村發展活力上有新突破。全面準確地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 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堅持通過深化改革抓農業,逐步建立適應農業產業集約化經營的土地流轉機制、資金投入機制和科技信息服務機制,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有效保護林業生態資源的體制機制。要不斷探索創新農村金融制度,提升農業的支撐保障能力,解決龍頭企業發展和農民創業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