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描繪校園新畫卷
——清水穩步推進學校災后維修重建工作
天水日報記者 郭隆洲 特約記者 閆鎖田
“5·12”汶川地震造成清水縣115所中小學和幼兒園的54208平方米校舍不同程度受到損壞,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821萬元,災情發生后,清水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動員全縣上下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靠實責任,積極爭取項目,多方籌措資金,全力以赴開展災后重建,學校災后重建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清水縣把學校校舍維修重建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維修重建工作責任制,實行校長包項目、包質量、包進度,具體協調解決維修及重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縣教體局會同有關部門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對維修重建工作過程中各個環節的落實情況進行全面督查,對資金籌措、質量保障采取定期與不定期、抽查與全面檢查相結合等形式全程跟蹤監督。
為了確保學校災后維修重建工作有力有序開展,清水縣對學校維修重建工作進行了統一規劃,并提出了具體實施方案。該縣利用暑假對急需重建的17所學校、嚴重損壞的D級危房校舍369間7050平方米、圍墻2045米及時進行拆除。縣上利用市政府調撥的救災資金30萬元、受災校舍維修加固資金184萬元和各受災學校籌措資金234萬元對輕度受災的校舍全面進行維修加固,截至目前,已完成維修校舍面積17798平方米,教學秩序得以保證。
清水縣今年計劃啟動實施17所災后恢復重建學校,已完成選址、勘察、設計和施工圖審查的學校有11所。由縣教育體育局會同縣建設局,在監察局、發改局、工商局、財政局等部門的監督之下,完成公開招標的災后恢復重建學校有7所,現全部啟動,啟動實施面積7900平方米,完成投資583萬元。并積極爭取到災后重建項目32個,爭取項目資金5066萬元。
根據教學急需,清水縣確定了21個過渡房安置點,寧夏石嘴山市搭建了過渡安置房310套,總面積6200平方米,其中,教室233間4260平方米;住室97間1940平方米,5760名師生于秋季開學搬進了過渡安置房。縣上及早著手,為城鄉學校安裝取暖設施和設備,采購取暖用煤3430噸,師生的冬季取暖得到了有效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