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風細雨撒田間
———清水縣黃門鄉推廣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技術見聞
3月28日清晨,冒著如絲的春雨,記者專程來到清水縣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村之一———黃門鄉下成村地頭采訪,只見縣、鄉技術人員正和農民們搶墑蓋膜,那一壟壟地膜,在春雨沐浴下猶如一條條銀色緞帶撒落在田間。
下成村共有400戶2012口人,耕地面積6503畝,人均3.27畝,是個典型的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山區小村。去年縣上將這個村列為試點,全村1000畝甜玉米實施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畝均收入達到1200元,比普通玉米增收654元。嘗到依靠科技增產甜頭的下成村農民,今年推廣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的勁頭更足了。
“今年動手早、行動快,農民的積極性很高”。縣農業局局長宋滿全站在地頭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說:“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在市上下達8萬畝任務的基礎上,又增加了2萬畝。我們局抽調53名專業技術人員到鄉(鎮)、重點村進行技術培訓、干部包鄉、責任到人、深入農戶。你看,地頭上都有我們的技術人員和干部,我們抓住農時,不到一周就掀起了搶墑覆膜的高潮。”
“我們家有川地三畝多,去年用全膜技術種了甜玉米,收成好著哩”。在自己責任田耕作的王大爺說:“這三畝地收入近5000元,今年還種甜玉米,政府幫我銷售呢。”老人家的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我們鄉農業基礎薄弱,主要以單一糧食種植為主,農民增產、增收、增效就要靠推廣成熟的農業技術和產銷對路的農產品”。在下成村檢查工作的黃門鄉黨委書記馬小平告訴記者:“全鄉在下成、小河等13個行政村推廣8000畝全膜覆蓋,現在農戶把自己的責任田都耕作得很好,今天是第五天了,再有幾天全鄉的地膜基本上就覆蓋完了。”
“為了推廣玉米雙壟溝播技術,春節過后我們就做好了地膜和化肥的準備工作,沒有資金,全鄉干部自愿拿出兩個月的工資,我們又多方想辦法籌資40多萬元,在半月前就把地膜準備好供農戶購買。去年我們在下成村種了1000畝高附加值的甜玉米,全部被天水昌盛食品公司收購,今年我們又和這家公司簽訂了收購合同,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產后銷售已不成問題”。
農民曹小代說:“我今年要把9畝川地全部用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種上甜玉米。”他向記者算了一筆賬:“9畝地每畝收入1200元,年底我就可以有1萬多元的收入。”